通訊員:任芝衡、徐俊凱、門世龍、鐘方鑫 蔡伸宇 照片拍攝:劉思成、王梓昂、汶沛州、張碩
西農青年赴眉縣:為獼猴桃產業調研獻策,助力鄉村振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風景園林藝術學院的青年團隊,帶著對鄉村產業的熱忱奔赴陜西眉縣,為獼猴桃產業發展展開“青春調研”!他們鉆進眉縣的獼猴桃種植村,和農戶、合作社“嘮”得熱火朝天,把品種特性、種植技術、成本收益這些“干貨”摸得門兒清;又扎進眉縣的農貿市場、商超,用問卷和消費者“聊”偏好、探認知,精準捕捉市場需求。最后,大家湊在一起頭腦風暴,為獼猴桃的宣傳、銷售出點子、想辦法,量身打造優化方案,用專業和活力為眉縣獼猴桃產業添動能,助力鄉村振興!

圖1 調研團隊在獼猴桃產業園區前合影
一、走進田間產業園,探尋獼猴桃種植的鄉村密碼
為深入探索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路徑,調研團隊赴陜西眉縣,開展獼猴桃產業園及種植園專項調研活動,實地探尋當地獼猴桃種植的產業密碼與鄉村振興實踐邏輯。
調研期間,團隊首先進入眉縣現代化獼猴桃產業園。成員圍繞園區種植布局、設施配置展開系統觀察,細致記錄智能溫控設施對藤蔓生長狀態的影響,分析滴灌系統的管道排布與灌溉覆蓋效率,結合專業知識對產業園的標準化種植模式、資源利用方案進行初步研判,深入理解現代化設施在提升獼猴桃種植品質與產量中的支撐作用。在農貿市場、商超調研,隊員們化身“觀察者 + 記錄者”。觀察消費者挑果時的眼神落點、詢問時的關注焦點,把“甜不甜”“咋儲存”這些日常問答,轉化成市場需求數據。問卷里藏著消費偏好—— 年輕人愛便攜小包裝、注重“維C 之王”的健康標簽;長輩們更關心性價比、口感醇厚度 。這些一手信息,為后續產業調整備好了“指南針”。


圖2與圖3 農田里的獼猴桃 市場里售賣的獼猴桃
隨后,團隊前往田間獼猴桃種植園,開展沉浸式調研。成員深入田間地頭,通過實地觀察、樣本比對等方式,重點研究“徐香”“翠香”等主流品種的果形特征、掛枝密度與生長周期差異;結合田間留存的修剪痕跡,分析農戶在植株管理中的實操經驗;同時,通過觀察種植園周邊配套設施與產銷對接標識,梳理當地獼猴桃從種植到流通的產業鏈路,進一步明晰眉縣依托獼猴桃種植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實踐路徑,為后續相關研究與實踐提供扎實的實地依據。


圖4與圖5 團隊人員向果農提問題 參觀獼猴桃博覽園
二、對話鄉鄰聽心聲,共話鄉土發展新愿景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眉縣獼猴桃產業發展現狀,隊員們走進獼猴桃園,與果農們開啟了一場沾滿泥土芬芳、浸著真情實感的交流。果農們滿臉笑容,熱情地分享著種植經驗,從獼猴桃樹的日常管護,到病蟲害的防治技巧,再到“四改五提升”政策給果園帶來的顯著變化,都一一詳細道來。對于隊員們提出的各種問題,比如不同品種獼猴桃的生長特性差異、市場銷售的渠道和價格波動等,果農們也都耐心解答,毫無保留。
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們深刻感受到了果農們對這片土地和獼猴桃產業的深厚情感,也收集到了大量關于獼猴桃種植、銷售的一手資料。這樣的交流,不僅是知識與實踐的碰撞,更是心與心的貼近——果農們掏出的是年復一年的經驗,隊員們帶回的是帶著溫度的答案。

圖6 團隊隊員與當地居民真切交流
三、獻智鄉村振興路,以青年力量促產業共富
眉縣獼猴桃產業的蓬勃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在基層落地生根的鮮活縮影,更為青年群體施展才華、服務社會搭建了廣闊平臺。作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子,我們帶著“學農愛農、強農興農”的初心奔赴眉縣,深入果園摸清種植技術痛點,走進合作社剖析產銷銜接堵點,走訪農戶傾聽增收致富期盼,以專業的調研數據、精準的對策建議,為獼猴桃產業提質增效注入青春智慧。將品種進行優化,將品牌進行升級,加強冷鏈物流,讓人才續航。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核心在人才。眉縣獼猴桃要實現從“特色產業”到“富民產業”的跨越,既需破解品種優化、品牌升級、冷鏈物流等發展難題,更離不開青年力量的持續賦能。未來,期待更多青年學子、返鄉創業者扎根這片沃土,在技術研發中突破瓶頸,在電商助農中拓寬銷路,在文旅融合中挖掘價值,讓一顆顆“金果果”成為帶動農戶增收、推動村集體經濟壯大的“致富引擎”,以青春擔當奏響產業共富強音,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