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六盤水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黔語新聲”—讓普通話賦能貴州鄉村新發展實踐團隊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助力基層文化建設,秉持著“推廣普通話,助力鄉村振興”的主題,深入六盤水市盤州市竹海鎮,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他們以青春之我,積極投身于新時代的宏偉事業,充分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青春啟程:奔赴竹海繪就實踐底色
在這個夏季,灼熱的陽光依然無法阻擋青春活力的步伐。幾名熱血青年組成的實踐團,他們身穿統一的服裝,在六盤水火車站匯聚,帶著滿腔熱忱踏上了“三下鄉”的征程。在這條道路上,他們攜帶著豐厚的知識儲備和無限的期待,朝著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穩步前行,以青春的姿態投身基層實踐,立志用實際行動為竹海鎮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
(圖為實踐團隊在六盤水站準備出發時所攝 供圖:楊舉)
文化探訪:山水間感悟地域傳承
在竹海鎮政府領導的帶領下,實踐團走進當地特色景區。連綿竹海隨風搖曳,山巒疊翠間,自然之美與人文底蘊交融。成員們漫步其中,聆聽景區文化講解,從獨特的民俗故事里,觸摸地域文化脈絡。這不僅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更讓青年們深刻認識到文化傳承對鄉村發展的重要意義,堅定了以普通話為橋梁,傳遞文化價值的決心。
(圖為實踐團隊在竹海景區考察時所攝 供圖:王天意)
入戶交流:用語言搭建溝通橋梁
實踐團兵分五路,深入竹海鎮5個村落。走進村民家中,成員們圍坐一堂,以拉家常的方式推廣普通話。面對老人,耐心教說簡單詞匯;與孩童互動,開展趣味語言游戲 。在溫馨交流中,打破方言壁壘,讓普通話走進鄉村日常。每一次對話、每一個微笑,都是青春力量對“語言通、民心通”的生動詮釋,助力鄉村構建更開放的交流環境。在“語言調查”活動現場,實踐團與當地政府攜手,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深入了解竹海鎮語言使用現狀。成員們發揮專業知識,分析方言與普通話融合情況,為后續精準推廣普通話、保護方言文化提供數據支撐。這一行動,彰顯新時代大學生將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結合,以調研促發展,用科學方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擔當。
(圖為實踐團隊入戶調研時所攝① 供圖:周穗娟)
(圖為實踐團隊入戶調研時所攝② 供圖:張紅)
座談交流:凝聚鄉村振興共識
實踐團與竹海鎮政府工作人員、村民代表開展座談。會上,成員們分享推廣普通話的經驗與思考,傾聽基層對文化建設的需求。從鄉村旅游發展到教育文化提升,從語言助力產業交流到傳承鄉土文化,青年與基層雙向奔赴,凝聚起“推廣普通話,賦能鄉村振興”的共識,讓青春智慧在交流中閃光。
(圖為實踐團隊與石門坎村村委會溝通交流時所攝 供圖:周穗娟)
青春回響:書寫新時代青年擔當
此次“三下鄉”實踐,六盤水師范學院的學子們以推廣普通話為切入點,深度參與鄉村文化建設。他們跨越校園與鄉土的邊界,用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在入戶交流中傳遞溫暖,在文化調研中沉淀思考,在座談互動中凝聚力量。這不僅是一次語言推廣的實踐,更是青春與鄉村的雙向賦能——青年在服務中成長,鄉村在交流中煥新。
(圖為實踐團隊在竹海鎮景區所攝 供圖:王天意)
未來,期待更多青年以青春之名,響應時代號召,奔赴基層一線,用知識與熱忱,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續寫新時代青年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的動人篇章,讓青春在新時代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通訊員:王天意 楊舉 周穗娟)
202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