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語言文字推廣政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安徽理工大學“沐澤傳統文化弘揚團”實踐隊奔赴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開展實踐教育活動,用青春力量為當地語言文化發展增添活力。
與村支書共話推普,助力鄉村振興 在興旺村黨群服務中心,“沐澤弘揚團”的推普志愿者們與村黨支部書記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普通話交流活動。宋書記通過其質樸的方言分享了基層工作的點滴,并表示推普活動對于當下鄉村振興起到了關鍵作用,這為后續的鄉村推普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走村入戶做調研,文化宣傳潤民心 “您平時說普通話嗎?遇到外地人時和他們交流有困難嗎?”志愿者們手持問卷,走進村民家中,耐心詢問語言使用情況,經過調查發現,不少老人和兒童普通話水平有限,日常交流仍舊依賴方言。為此,團隊在調研交流時,通過發行宣傳手冊,播放宣傳視頻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普通話,在活動現場,不少村民主動參與普通話朗讀體驗,“以前覺得說普通話非常難為情,今天試了試發現也沒有那么難。”一位村民笑著說。
景區導覽添“新生”,普通話服務暖游客 興旺梨園景區里,志愿者們化身“普通話導游”,為游客提供義務講解服務。從梨園歷史到民俗傳說,志愿者們用流暢的普通話講解贏得了游客的掌聲。“聽懂了!原來這片梨樹還有這么多故事!”一位外地游客欣喜地說。景區入口的“推普驛站”里,志愿者們發放宣傳手冊,倡導游客用普通話文明出游,讓語言成為傳遞美景的紐帶。
售票窗口“練內功”,培訓提升服務質效 針對景區售票員普通話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團隊專門準備了培訓內容,從基礎發音到服務用語。經過一次次練習,售票員們表示更有信心使用普通話服務游客了,標準的語言服務不僅提升了景區形象,也讓游客感受到更專業的接待體驗。
從田間地頭的方言調研到梨園景區的標準化服務,“沐澤”團隊將普通話的種子撒向鄉村的土壤里1。村干部帶頭學習的熱情、村民朗讀時的質樸笑容、游客聽清講解時的豁然開朗、售票窗口傳來的字正腔圓——這些生動圖景,正悄然編織成一條暢通城鄉的"語言紐帶"。未來,團隊將持續深耕推普創新模式,讓標準語匯成為鄉村振興的"新農具",化作文明旅游的"金名片",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更鮮活的語言力量。(作者:陳子陽管文碩吳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