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尋東明紅色文化教育、紅色精神傳承與非遺文化相融合的有效路徑,青島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星火傳薪隊”的三下鄉實踐隊,奔赴東明開啟了三下鄉實踐之旅。
近期,這支團隊創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展開了為期一周的走訪調研活動。在此期間,隊員們秉持著嚴謹務實的態度,主動深入農村基層,在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印記的土地上,細心探尋紅色精神留下的深刻印記,同時全面且細致地了解當地紅色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力求為推動紅色文化與非遺文化的融合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循著足跡悟初心,紅色研學潤童心
新時代里,星火傳薪隊帶領農村小學生循著東明紅色脈絡,開啟浸潤心靈的研學之旅。走進春博園紅色教育基地,仿佛聽見戰士沖鋒吶喊;步入王高寨烈士陵園,孩子們以純粹的莊重緬懷先烈;踏入中共夏營支部舊址,隊員們借老照片回溯崢嶸,孩子們眼中滿是敬畏。
每處足跡都是紅色印章,每步前行皆為認知鑰匙。隊員們以紅色地標為教材,用故事與情景宣講紅色精神。講及戰士護民時,有孩子攥緊拳頭;談及先烈堅守時,不少同學眼眶濕潤。紅色基因在互動中傳遞,紅色傳統于共鳴中傳承。
課堂宣講傳薪,紅色故事入人心
夏日的鄉村小課堂里,紅色主題課程成為同學們歡迎的內容。“星火傳薪隊”實踐隊員們站在講臺前,娓娓道來春博園紅色教育基地的革命往事、王高寨烈士陵園中紅色堡壘的奮斗歷程,以及中共夏營支部的革命發展足跡。
他們的講述生動鮮活,每一段紅色故事的展開,都是對紅色精神的具象傳播。從硝煙中的沖鋒到堡壘里的堅守,從支部初創的艱辛到星火燎原的壯闊,隊員們將歷史細節娓娓道來,讓紅色精神在傾聽中流淌,在感悟中接力傳承,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不滅的紅色火種。
紅魂非遺巧融合,傳承創新譜新篇
講解紅色革命歷史時,隊員們嘗試將這份厚重精神財富與當地非遺糧畫藝術相融合。以革命故事為魂,以糧食顆粒為筆,讓糧畫既展傳統技藝之美,又成紅色歷史鮮活載體。
他們用不同谷物勾勒革命舊址輪廓,以色彩漸變再現斗爭歷程。學生欣賞非遺技藝時,能感受紅色文化深刻內涵 —— 高粱粒拼出的堡壘透著堅毅,玉米粒鋪就的道路閃耀希望。這種創新讓歷史記憶與傳統技藝雙向傳承,讓紅色基因借非遺之形扎根心靈。
“三下鄉”社會實踐歷程短暫充實,星火傳薪隊觸摸到紅色文化脈動與非遺傳承溫度。從探尋紅色基地、課堂講述,到追溯革命精神、創新糧畫融合,每步都在續寫傳承篇章。隊員堅信,紅色基因與非遺匠心將在新時代綻放持久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