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三下鄉”服務基層的號召,深入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政策精神,寧夏師范大學學子組成志愿服務隊,聚焦寧夏海原縣,組織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專項活動。活動旨在提升當地居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消除溝通障礙,賦能個體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語言動力。
街頭問需:傾聽鄉音,把脈需求
7月2號–7月4日,在海原縣城區及鄉鎮主要街道,通過精心設計的問卷,隨機采訪不同年齡、職業的群眾。調查內容涵蓋普通話使用場景、學習意愿、實際困難及對推廣服務的需求,旨在精準掌握現狀與真實訴求,為后續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方向指引。
社區課堂:送教上門,精準施教
7月3號–7月8日,深入社區中心,開設“普通話便民課堂”。利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定制課件,“普通話+方言對比”教學:針對中學生,用寧夏方言與普通話對比講解易錯發音,通過繞口令、情景對話游戲提升學習興趣;在社區設立長期推普角,放置《普通話學習手冊》。
健身中心宣導:寓教于樂,傳遞價值
7月3號–7月8日,在人群聚集的海原縣全民健身中心,設置宣傳點,發放簡明生動的小冊子。冊子重點闡述掌握普通話對個人(如就業、信息獲取、子女教育)及地區發展(如文旅、商貿)的顯著益處,志愿者現場講解答疑,提升群眾認知。
本次“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海原行活動,是寧師學子深入踐行“三下鄉”精神、服務國家語言文字戰略的生動實踐。通過多元化的推廣形式,切實助力海原群眾提升普通話能力,為打通信息壁壘、促進區域發展、服務鄉村振興貢獻了青春力量。
(寧夏師范大學:李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