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形式活,倡導環保 “新風尚”
“現在我們來玩個游戲,大家把手中的卡片,投到對應的垃圾桶模型里,投對最多的有小獎品哦!” 在垃圾分類宣傳區,志愿者們通過“垃圾卡片分類賽” 等趣味活動,讓居民在游戲中掌握分類知識。 針對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及水平,志愿者詳細講解了四類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類標準,介紹常見物品的歸屬類別,傳遞口訣“能賣錢的藍桶投,會爛的綠桶裝;有毒的紅桶放,其他灰桶幫幫忙!”,幫助居民快速記憶。
能源實驗互動強,激發科學 “探索欲”
志愿者們帶來了水果電池、太陽能小車、風力發電扇葉等器材,通過“講解+演示+互動”的方式,讓大家直觀感受能源轉化的奧秘。 “哥哥,為什么水果就能讓小燈亮起來呀?”面對小朋友的提問,志愿者耐心解釋道:“水果中的酸性物質可以作為電解質和兩種活性不同的金屬片形成閉合回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讓led燈亮起來。”現場,志愿者們還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陪同孩子們在陽光下比拼“太陽能賽車”,讓孩子們在游樂中收獲知識。 此外,活動還激發了一批叔叔阿姨們對能源專業的興趣,有阿姨向志愿者詳細了解了能源專業的前景、作用等,并表示想讓自己的孩子在未來也從事這一行業為國家發展注入能源力量。
反詐科普進社區,筑牢居民 “安全盾”
“陌生電話要警惕,中獎退稅是騙局!” 活動現場,中南大學志愿者通過通俗的反詐十條口訣,拉開了反詐科普環節的序幕。志愿者團隊結合常見的詐騙案例,準備了十五個情景問答小游戲來測試居民的反詐意識,并設置“中獎陷阱”,在居民們結束問答后呈上“掃碼領禮品”的二維碼,讓居民們進一步加深反詐意識。同時,志愿者還準備了反詐宣傳扇子一百余份,在社區發放擴大普及范圍,發放了幾十份反詐宣傳手冊,并向居民推薦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等,通過一系列手段進一步落實活動內容。
夕陽把社區廣場的地磚染成暖金色時,這場熱鬧的 “三下鄉” 活動才緩緩落下帷幕。可居民們的熱情絲毫未減 —— 叔叔阿姨們攥著反詐手冊,正拉著志愿者逐字核對 “防騙口訣”;幾個剛玩過能源實驗的孩子,舉著風力發電扇葉追著家長 “科普”;平日里總說自己記性不好的爺爺奶奶們,也湊在垃圾分類展臺前,認真記下有害垃圾的投放要點。這份雙向的溫暖,讓知識的種子悄悄在社區扎了根。未來,中南大學的 “青春身影” 還會常出現在社區,把反詐的安心、科學的好奇、環保的綠意,變成居民生活里看得見、摸得著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