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時節,廣東財經大學綏江玉影實踐團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號召,先后四次奔赴四會市東城街道,圍繞四會特色玉器產業展開了一系列深入且豐富的實踐調研活動,致力于提高四會玉器在年輕消費群體中的市場知名度,為這一傳統產業注入青春活力與創新思維。
精準對接需求,共商破圈發展之路
六月末,實踐團與團四會市委、東城街道團工委展開了一場富有成效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需求交流會。交流會上,各方圍繞玉器產品如何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實現破圈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各抒己見、深入探討。實踐團成員基于前期的市場調研和專業知識,提出了諸如創新玉器設計、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打造特色文化IP等一系列初步想法。
團四會市委和東城街道團工委則從當地產業政策、資源優勢以及對年輕群體消費心理的把握等方面,為實踐團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方向指引,精準對接實踐需求,為后續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 “三下鄉”社會實踐交流會會議過程
“非遺+普法”,播撒文化與法治種子
6月26日,實踐團成員走進了東城中心小學,開展了一場“非遺+普法”宣傳活動。在校園里,隊員們精心準備了豐富多樣的內容,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現場示范等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四會玉器這一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從玉石的鑒別、雕刻工藝的流程,到一件件精美玉器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對非遺文化熱愛的種子。
圖 團隊成員黃瑩講解四會玉雕相關知識
同時,實踐團還結合與玉器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如知識產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案例,向孩子們普及法律知識,培養他們的法治意識。
深入產業腹地,探尋發展現狀與靈感
七月初,實踐團開啟了深度調研之旅,走進四會市的玉器產業聚集地。在日豐城實踐團成員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觀察著玉器產業上游原石毛料交易的獨特場景,從原石毛料的挑選到價格的博弈,了解最真實的市場動態。
圖 團隊成員拍攝的燈火璀璨的天光墟午市
在天光墟,這里匯聚了眾多玉器商家和豐富的玉器品類,實踐團針對當下年輕消費群體喜愛的串珠等玉器品類展開重點調研,分析其款式設計、材質選擇、價格區間以及市場受歡迎程度。走進文寶齋,隊員們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不僅欣賞到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作品,還深入了解了其背后的品牌故事和經營模式。
在一系列的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用鏡頭記錄下一個個有價值的瞬間,為制作以四會玉器產業為主題的紀錄片積累了豐富素材,同時也從各個角落尋找用于玉器IP設計的靈感,思考如何將傳統玉器與現代潮流元素更好地融合。
對話行業大師,汲取藝術與市場智慧
7月11日,實踐團走進文寶齋翡翠博物館,有幸與文寶齋創始人、玉雕大師廖錦文展開深度訪談。廖錦文大師結合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四會玉雕的技藝特色,從對玉石天然紋理和色彩的巧妙運用,到雕刻過程中的精湛技法和藝術創造力,讓實踐團成員們深受啟發。
在談及如何傳承和發展四會玉雕時,廖錦文大師強調了堅守工匠精神和文化內涵的重要性,同時也對如何吸引年輕消費群體表達了獨到見解,鼓勵年輕人參與到玉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來。
圖 9廖錦文大師接受實踐團成員訪談
7月12日,團隊繼續前往莊家7美術館,與莊家翡翠首席設計師林少凡進行深度對話訪談。林少凡分享了自己在玉器設計過程中的創意來源和設計理念,如何將現代審美、時尚元素與傳統玉器工藝相結合,打造出既符合當代人審美又具有文化底蘊的作品。他還從市場的角度,分析了當前玉器市場的趨勢和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變化,為實踐團思考如何讓四會玉器在年輕市場破圈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亮相青年集市,展示實踐成果與產業魅力
7月17日,實踐團迎來了成果展示的重要契機,參與了由團四會市委舉辦的2025年度“廣東福彩青年星火計劃”暨四會市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青年集市活動。在集市現場,實踐團設置了專門的展示區域,通過展板、實物展示、現場講解等多種形式,向過往的市民和游客展示四會玉器產業的發展現狀、特色產品以及實踐過程中的調研成果。
隊員們熱情地向大家介紹四會玉器的獨特之處,解答關于玉器鑒別、保養等方面的問題,還展示了一些結合調研靈感設計的初步玉器IP形象和文創產品,吸引了眾多年輕群體的關注,不少人對四會玉器表現出了濃厚興趣,紛紛表示有進一步了解和購買的意愿。
圖 綏江玉影實踐團創意集市攤位現場
廣東財經大學綏江玉影實踐團通過一系列緊密相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深入了解了四會玉器產業,與各方攜手為其在年輕消費群體中的破圈發展出謀劃策。未來,實踐團將繼續總結實踐經驗,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方案,持續助力四會玉器產業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以青春的智慧和力量,在“百千萬工程”的實踐中書寫屬于當代大學生的青春篇章。
(許文軒 吳桐雨 譚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