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宗雅婷 蔡燕華)當嶺南禪茶遇上年輕人的創意,非遺傳承給鄉村帶來了新活力。7月4日至7月15日,廣東科技特派員專家呂海燕教授、廣東白云學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張閃閃、賴韻韻老師、廣州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廣州城市理工學院“鄉約筑夢”茗韻攬芳實踐團指導老師宗雅婷,聯合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暨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廣州城市理工學院“鄉約筑夢”茗韻攬芳實踐團奔赴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六祖鎮,開展駐鎮幫扶工作,用創新方式讓禪茶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用專業實踐助力當地文化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
多方合作:學校和地方聯手,打開文化傳播新方式
廣東科技特派員專家呂海燕教授、廣東白云學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張閃閃、賴韻韻老師等30多位嘉賓及當地茶農、茶商為主的參訓學員蒞臨禪域小鎮旅游度假區茶藝培訓現場,指導老師宗雅婷老師主持了啟動儀式,詳細介紹了實踐團依托“校地共建非遺傳承基地”開展的“五個一”行動計劃,包括做一次禪茶文化調研、辦一場鄉村藝術表演、開展電商助農直播等。活動現場采用了“線下表演+線上直播”的方式,呂海燕教授通過平臺全程直播,讓更多人關注到本次活動。
特派員團隊、嘉賓、參訓學員及實踐團成員參加啟動儀式(程瑜 攝)
清晨集訓:練硬本領,打好技藝基礎
清晨,實踐團的師生們身著統一隊服,在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大河禪域小鎮文化活動中心古色古香的庭院里開始每日的晨訓,茶具輕敲石桌的聲音和古典音樂交織。這次訓練嚴格按照《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茶藝)展演規范》來進行,大家要把茶具擺成“三點一線”,還要反復練習古典舞《禪茶雅韻》里的“行云流水”“拈花獻茶”等關鍵動作。實踐團指導老師宗雅婷在現場說:“每個動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響非遺文化的傳播效果,一定要讓藝術表現和文化本身的內涵精準對應。”
清晨集訓現場(程瑜 攝)
茶藝培訓:理論加實踐,讓文化“活”起來
實踐團高級茶藝技師用“理論講解+現場實操演示”的方法,系統講解了禪茶文化歷史、茶葉品類鑒別、茶具的種類及使用、沖泡技巧以及茶文化禮儀等專業知識。實踐團帶來從鑒別茶葉到表演茶藝的全過程展示,還圍繞“旅游場景里怎么創新表達茶藝”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參訓學員在師生的指導下,認真練習每一個沖泡動作,完成了有“三鞠躬敬客”意思的“鳳凰三點頭”注水動作,還有象征“均勻分茶”的“韓信點兵”分茶動作。現場的茶文化知識競答,讓現場氣氛變得特別熱烈。
實踐團指導參訓學員現場學習茶藝技術(程瑜 攝)
以舞迎客:藝術表演讓文旅體驗更精彩
茶藝交流結束后,為游客帶來了漢文化表演,面對眾多前來的游客,實踐團成員穿著素雅漢服,把禪茶文化元素融入舞蹈動作,用“行云流水”的肢體動作和“拈花獻茶”的表演,生動地展現了茶文化的內涵。來自云浮的游客張女士稱贊道:“專業的舞蹈把茶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次表演不僅讓游客的體驗更豐富,也成了展示當地旅游文化的重要窗口。
禪茶文化元素舞蹈表演(程瑜 攝)
聚焦直播,助力特色產業
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當地特色農產品新興香荔拓寬銷售渠道、提升市場影響力,實踐團在六祖鎮塔腳村電商直播基地針對當地極具地域特色的農產品——新興香荔,開展了別開生面的助農直播活動。通過這些助農直播活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實踐團直播過程(程瑜 攝)
通過“教學—展示—體驗”三者結合的模式,實踐團成功找到了非遺文化和文旅融合的新路徑。之后,團隊還會進行深入調研,寫出包含具體建議的《禪域小鎮文旅融合發展可行性報告》,并計劃開發禪茶文化的研學課程,實踐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教學為基石,以展示為窗口,以體驗為紐帶,持續為助力鄉村振興、當地文旅產業發展貢獻專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