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藝術學院“藝心筑夢,衛愛發聲”三下鄉鄉村振興促進團奔赴重慶市忠縣石寶鎮,開展為期一周的文化調研與藝術賦能實踐活動。團隊以“挖掘石寶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深入石寶寨景區及周邊鄉鎮,通過實地走訪、藝術創作等形式,探索千年古寨的文化魅力,為當地文旅融合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藝術賦能鄉村,青春點亮未來 2025年7月17號,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藝術學院“藝心筑夢,衛愛發聲”三下鄉鄉村振興促進團在石寶鎮文化館開設以“藝術賦能教育,科普守護生命”為主題,通過繪本繪畫支教與罕見病知識科普,為鄉村兒童送去知識與關懷,助力鄉村振興與健康中國建設。
團隊用原創畫本《好好長大》《媽媽的守護》等作品,以兒童視角講解白化病、血友病等罕見病的成因與防治知識。通過互動問答、生動講解等方式讓孩子們學會用平等眼光看待特殊群體,了解罕見病也許就在我們身邊,呼吁社會關注罕見病群體。
石寶文脈新繹,IP巧塑鄉魂 2025年7月18日下午,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藝術學院“藝心筑夢,衛愛發聲”三下鄉鄉村振興促進團繼當天上午對忠縣石寶鎮開展初步考察調研后,赴石寶鎮人民政府,就“石寶鎮特色文化IP設計與開發”事宜與鎮政府展開深度商討。
座談會上,忠縣石寶鎮政府副書記鄭建紅對團隊的到訪表示歡迎,并系統介紹了石寶鎮的文旅發展規劃及戰略目標。鄭書記重點闡釋了"石寶姑娘"傳說的歷史脈絡——南宋年間何仙姑在石寶寨收留孤女石寶,傳授醫術、濟世救人的故事,強調其"仁心仁術、守護鄉鄰"的精神內核,指出這是石寶鎮最具辨識度的文化符號。并表示“文創IP是推動文化資源向產業優勢轉化的關鍵抓手,需立足本土特色,兼顧藝術性與傳播性,助力‘石寶文化’破圈”。
鄭書記還列舉了石寶寨古建筑群(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古鹽道遺址、傳統手工美食(蒸豆腐)、落羽杉等實體文化空間,說明其建筑美學、美食特色與傳說的關聯性。
探秘“江上明珠”,感悟古建匠心 2025年7月20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藝術學院“藝心筑夢,衛愛發聲”三下鄉鄉村振興促進團開啟了第二次實地考察,此行的目的地是被譽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江上明珠”的石寶寨。
石寶寨被譽為“長江第一盆景”,是世界現存最高的穿斗式木結構建筑,也是忠縣的文化地標。團隊成員登臨12層樓閣,聆聽明代建筑如何依玉印山而建、歷經數百年風雨仍巍然屹立的故事。
石寶寨作為忠縣的重要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它不僅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也是巴蜀文化和長江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對石寶寨的考察,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石寶寨也是忠縣文化旅游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石寶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參觀游覽。這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石寶寨IP打造,石寶姑娘煥新 2025年7月22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藝術學院“藝心筑夢,衛愛發聲”三下鄉鄉村振興促進團向石寶鎮政府提交了文創成果,前6天,團隊通過多次頭腦風暴,推翻了多個設計方案,最終敲定了“帶著石寶溫度”的文創成果。
在匯報現場中,這些成果在團隊成員的詳細講解中逐一呈現。其中涵蓋IP形象設計、蘊含石寶文化特色的LOGO、特色IP形象及其服飾延展應用、表情包等,同時衍生出基于石寶蒸豆腐和石寶寨寨樓原型的冰箱貼、貼紙、郵票等文創設計。每一份作品都凝結著對鄉土的深情,更承載著“藝術賦能鄉村”的青年擔當。
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振興,更是文化的自信。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藝術學院學子用腳步丈量土地,以專業反哺鄉村。他們以藝術為橋,讓沉睡的文化資源“活起來”,為石寶寨的鄉村振興之路增添了鮮亮的青春注腳。未來,團隊將繼續關注地區文化發展,讓“藝心筑夢”的種子在更多田野間生根發芽。
(重慶外語外事學院藝術學院“藝心筑夢,衛愛發聲”三下鄉鄉村促進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