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王杰精神,砥礪青春使命——徐州醫科大學實踐團
導語——徐州醫科大學“行走的思政課”大學生社會實踐團,于今年暑假前往徐州邳州、山東金鄉等地開展走訪,深入探尋王杰精神背后的動人故事;實踐活動結束后,團隊成員隨即啟動了返家鄉宣傳工作。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2025年暑期,徐州醫科大學“行走的思政課”大學生社會實踐團奔赴山東金鄉、江蘇邳州等地,開展以“追尋英雄足跡,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實地研學與返鄉宣講活動,取得扎實成效。
追尋英雄足跡,感悟精神偉力
7月11日,實踐團抵達江蘇省邳州市王杰紀念館。在莊嚴肅穆的展廳內,同學們認真聆聽講解,通過珍貴的歷史影像和實物資料,深入了解王杰烈士的生平事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錚錚誓言和“三不伸手”的高尚品格深深震撼著每位隊員。在王杰犧牲地紀念亭,12根紅柱象征著當年被救的12位民兵,靜靜守護著英雄的精神與榮光。在邳州市王杰干部學院,實踐團通過參觀學習和座談交流,進一步理解了“兩不怕”精神與“四個自問”的深刻內涵。尤為珍貴的是,隊員們采訪到當年被王杰救下的老民兵吳步良老人。他動情回憶道:“在實爆演習發生意外的那一刻,王杰同志毫不猶豫地撲向炸點,用身體保護了我們。離爆炸點只有0.4米的我,因此獲得了第二次生命。”親歷者的講述,讓跨越時空的英雄精神變得可感可觸。
7月17日,實踐團奔赴山東省金鄉縣王杰烈士紀念館。館內的大量實物、圖片和文獻資料等系統地展示了王杰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長為偉大共產主義戰士的光輝歷程。館內毛澤東同志“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批示醒目而莊重。同時揭示了王杰精神與革命傳統的血脈聯系。參觀完紀念館后,實踐團的同學們深刻感悟到王杰精神背后的堅定信念——“毛主席是怎樣說的,我就是怎樣做的”
(圖為宣講團成員采訪吳步良同志劉鵬翰供圖)
(圖為宣講團成員參觀學習邳州王杰紀念館劉鵬翰供圖)
投身基層宣講,踐行青春誓言
在完成深入研學后,實踐團成員充分利用暑假返鄉契機,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生動實踐。他們分成若干小組,奔赴江蘇無錫、南通、蘇州、連云港以及徐州本地等十多個社區,開展了十余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宣講活動。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隊員們面向老黨員和居民代表,以“故事+理論”的形式,生動講述王杰的事跡,闡釋“兩不怕”精神在新時代的體現。梅園社區的老黨員在聽完報告后感慨:“王杰的‘三不伸手’至今發人深省。什么時候該沖上前、什么時候不伸手,這就是黨員的覺悟。”
在暑期托管班,隊員們化身“紅色講師”,針對青少年的認知特點,通過情景再現、互動問答、繪畫手工等形式,將王杰事跡轉化為生動課程。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英雄形象,理解“不伸手”的高尚品格,踴躍表達“要像王杰叔叔一樣幫助他人”的決心。
宣講過程中,隊員們還深入街巷巷尾,通過發放問卷、面對面訪談等形式,開展社會調研,了解不同年齡、職業的群眾對王杰精神的認知情況。截至目前已經收集了兩千余份調查報告,為更好的傳播王杰精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為宣講團成員在無錫莊橋社區進行宣講徐呂雯供圖)
(圖為宣講團成員在南京小市街道進行宣講管穎供圖)
總結與展望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社會實踐活動,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更是一場淬煉本領擔當的青春征程。通過實地探訪、親歷者訪談、理論學習和基層宣講,徐州醫科大學的青年學生們更加深刻地領悟了王杰精神的本質內涵與實踐要求。他們表示,作為新時代醫學生,必將以英雄為榜樣,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轉化為刻苦學習、服務人民、奉獻國家的實際行動,讓紅色基因在守護人民健康的使命中綻放新的時代光芒。實踐團也將繼續深化學習成果,推動王杰精神走進更多校園和社區,讓英雄精神之火,代代相傳,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