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篇|經管學院“經略紅藍定遠力行”實踐團赴山東省威海市開展實踐調研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近期,青島科技大學經管學院“經略紅藍定遠力行”實踐團赴山東省威海市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依托劉公島紅色文化資源,精心策劃“傳承薪火共話擔當”師生同上一堂思政課、“穿越烽火尋跡海防”時代新人說微團課錄制、“數據建言活力推介”紅色文旅專題問卷調研三部分實踐內容,深刻感悟甲午戰爭以來的民族斗爭史,探索紅色文化賦能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
追尋紅色足跡,感悟厚重歷史
劉公島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見證地,也是甲午戰爭的主戰場之一,承載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實踐團成員與指導教師共同登島沉浸歷史現場,參與情景式現場教學,依托劉公島甲午戰爭遺址,同上一堂愛國主義思政課,深化對中國近代歷史的理解認識,引導師生銘記“民族復興,強國有我”的責任擔當。
在甲午戰爭陳列館,團隊成員通過珍貴的歷史文物、圖片和文獻資料,深入了解了北洋海軍的興衰歷程。銹跡斑斑的炮臺、沉沒戰艦的殘骸、烈士的遺物,無不訴說著那段悲壯的歷史。實踐團成員感慨道:“站在這些歷史遺跡前,仿佛能聽到當年的炮火聲,感受到先烈們保家衛國的決心。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傳承紅色基因,凝聚青春力量
為更好地傳播紅色文化,實踐團依托經管學院“時代新人說”青年理論宣講品牌,在劉公島開展了“尋跡甲午烽火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團課錄制活動。團課以甲午戰爭歷史為切入點,結合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用直觀感受述說真情實感、詮釋紅色信仰、謳歌英雄故事,架起“數據化呈現+沉浸式體驗+青年化表達”的紅色育人鏈條,實現由“紅色基因”輸入到“青年話語”輸出的紅色教育閉環。
團課主講人、實踐團成員于之琳在甲午戰爭紀念館前將那段山河破碎的屈辱歷史與先輩們浴血抗爭的不屈精神娓娓道來,引導團員們在歷史場景中觸摸紅色脈搏。“甲午戰爭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永不磨滅。今天的中國早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舊中國,而我們這一代青年,更要牢記歷史,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團課尾聲,全體實踐團成員列隊整齊,面向博物館莊重肅立,以鏗鏘有力的聲音莊嚴宣誓:“銘記歷史,吾輩自強,強國有我,青春擔當!”歷史的回響與青春的誓言交相輝映,既是對甲午英烈的深情告慰,也是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時代使命的生動實踐。團課錄制不僅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更是一次紅色文化的創新傳播。下一步,團課視頻將通過經管學院官方新媒體平臺發布,讓更多青年了解歷史,進一步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
挖掘紅色資源,賦能文旅融合
為進一步豐富實踐成果,實踐團成員結合自身專業特長,立足劉公島“紅色研學+文創消費”主題主線,圍繞“優化紅旅體驗、深化研學產品、智慧導覽升級、非遺活化路徑”等調研內容,在景區流量點放置可視化的掃碼易拉寶和意見收集箱,同時面向游客、景區工作人員、當地居民等發放調研問卷,探索紅色資源賦能文旅消費的實踐路徑。
實踐團收回有效問卷200余份,團隊成員第一時間梳理數據。根據實踐調研結果,關于紅色旅游滿意度,超八成游客對劉公島歷史展陳、講解服務給予肯定,也有游客提出“希望增加一些沉浸式體驗項目,比如VR重現歷史場景,會更有吸引力。”談及文創消費,年輕群體對兼具創意與歷史元素的小物件興趣濃厚,而部分中老年游客更關注文創產品的文化深度。這些來自游客的真實聲音,為劉公島紅色文旅在體驗優化、文創升級上指明方向,成為推動紅色文化傳承與旅游發展同頻共振的珍貴指引。
此次劉公島之行,“經略紅藍定遠力行”實踐團通過實地參觀、團課錄制、問卷調研等形式,深刻感悟了甲午戰爭的悲壯歷史,探索了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團隊成員紛紛表示,要將此次實踐的收獲轉化為實際行動,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傳承紅色精神,貢獻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