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執筆繪鄉韻
——繪美鄉村調研團農民畫實踐全記錄
2025年9月2日訊(通訊員汪珧)7月至8月,山東大學繪美鄉村調研團圍繞農民畫展開暑期社會實踐,足跡遍布湖南、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多地,通過宣講、調研、訪談等多種形式,深入挖掘農民畫的價值與意義,為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7月,團隊首站抵達湖南衡山朗學教育機構,開展“鄉土藝術賦能美育”課堂活動。團隊向25名小學生講解農民畫藝術特征與非遺價值,課后與教師交流時,雙方探討出農民畫與語文教學融合的構想,讓鄉土美育種子在童心扎根。
在河北,團隊探訪兩地鄉村:辛集王下村的農民畫展覽館里,團隊追溯其自1958年“詩配畫”起源、走向世界的歷程,見證當地建畫室、育人才的實踐,與畫家交流出“文創賦能”路徑;滄州趙高村無農民畫基礎且老齡化嚴重,團隊提出結合鹽場、平原特色,用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作工具創作,并借互聯網推廣的方案,也更深刻理解農民畫“以農民為主、以鄉村為輔”的本質——用質樸方式傳遞鄉土心意。
此外,團隊在河南濮陽曹楊韓小學與副校長訪談,了解到學校對引入農民畫的期待,也直面專業師資、經費不足等現實瓶頸,更從學生對農耕場景畫作的興趣中,看到“讓學生成為本土文化傳播者”的可能。
8月,團隊聚焦農民畫與鄉村振興的融合路徑。在山西大同云州區三十里鋪村,團隊與村支書深入探討農民畫與美學教育融合的鄉村振興潛力。調研明晰了以農民畫研學項目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的路徑,也深知推動農民畫與鄉村振興融合,必須立足村民需求、腳踏實地。
此次實踐,團隊深入挖掘農民畫背后的文化故事,既記錄下農民畫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底蘊,也幫助明晰其傳承困境與發展方向。于團隊成員而言,此次實踐不僅是調研,更是一場與鄉土藝術的深度對話。成員們曾為辛集農民畫的國際影響力驚嘆,為趙高村傳承困境思索,也為孩子們眼中的藝術光芒動容。愈發明白,農民畫不只是紙上的色彩,更是鄉村記憶的載體、文化傳承的紐帶。未來,繪美鄉村調研團將帶著這份實踐感悟,持續以青春力量,助力農民畫這一非遺瑰寶在鄉村振興中綻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