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鄉傳實踐團①】|藥染淮香隊探尋淮安狗皮膏藥的非遺守正與創新之路
“熬藥三更火,貼膏一世安”——一句流傳千古的簡短俗語,承載著一副膏藥悠悠穿過千年歲月。淮安狗皮膏藥非遺技藝,距今已有400余年歷史,它凝聚著山陽醫派的精華,仍舊在新新世界熠熠生輝。6月30日,醫脈鄉傳實踐團藥染淮香團隊與馬洪兵主任對接,前往楚州中醫院進行淮安狗皮膏的學習與傳承,開展了以“以火為媒練真膏,以心為引傳非遺”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時光里的醫道傳承
山陽醫派承襲古法,將“三分藥性七分火候”的智慧凝練于一貼狗皮膏藥之中。清代《淮安醫籍考》曾贊:“皮如糙紙,藥似瓊漿”,恰似這運河古城,外拙內秀。而今,楚州中醫院馬洪兵主任仍守著祖訓,晨起觀“掛旗”,夜半聽“滴水成珠”。銅鍋翻涌間,四百年的藥香從未散去,一如運河之水,靜靜流淌著不朽的傳承。
藥香里的溫度密碼
淮安狗皮膏藥由70多味藥材臨證組合而成,其根據患者病癥表現及需求存在制作方式的差異,甚至用于熬煮攪拌的木棒都有嚴格的要求,真正的落實了“辨證論治”、“因人而異”的思想。馬洪兵主任簡單演示了古方膏藥的熬制方法,并于現代制作工藝進行了對比。
科技使膏藥的制作過程更加簡便高效,在馬主任的指導下,實踐團的各位成員嘗試制作不同功效的膏藥,從熬制到填涂,沉浸式的操作加深了同學們對膏藥的認知,同時也深刻的感受到了膏藥的溫度,揭開了膏藥的神秘面紗。
技藝里的高端科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狗皮膏藥的制作工藝也迎來新的突破:從古老的的麻油浸泡法到現在的水溶脂溶藥材分離;從原本的烈日暴曬到如今的高溫炙烤……日新月異的科技浪潮為中醫藥非遺傳承注入嶄新活力,在恪守古法精髓的同時,以現代科技賦能傳統工藝,讓膏藥非遺既葆有歲月沉淀的醇厚底蘊,又煥發科技創新的時代光華,實現傳統智慧與現代技術的交響共鳴,譜寫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的時代華章。
傳承里的殷切期望
在院方與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狗皮膏藥非遺傳承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進著新一代傳承人的遴選與培養。馬洪兵主任特別強調,當代中醫青年不僅要潛心研習岐黃之術,更應肩負起守護中藥本草藥性與傳承非遺技藝的雙重使命。既要如虔誠的守夜人般守護千年智慧結晶,又要以開拓者的姿態勇立時代潮頭,讓古老醫術在守正創新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結語:
淮安狗皮膏藥的千年傳承,是中醫藥文化生生不息的縮影。從古法熬制的匠心獨運到現代科技的守正創新,從“三分藥性七分火候”的智慧到“辨證施治”的靈活應用,這一貼膏藥承載的不僅是療愈之效,更是醫者仁心與文明薪火。實踐團此行深刻體會到,非遺技藝的傳承既需敬畏古法,亦需與時俱進。“縱使人間多疾苦,仁心一片濟滄桑。”正如運河之水奔流不息,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亦當在堅守中創新,新時代中醫青年們當以狗皮膏藥般的韌性——外承古法之形,內蘊創新之魂,讓千年岐黃“貼”近時代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