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成長,實踐逐夢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是一次三下鄉。滿懷著熱情的我毫不猶豫的奔赴了三下鄉,我很幸運,三下鄉也選擇了我。費爾巴哈說過:“理論所不能解決的那些疑難,實踐會給你解決。”失去了實踐的知識是空洞的,在阜陽市光武村豐富多彩的實踐日子里,我在能力和心靈上都有了一次大的飛躍。
腳下沾泥土,堅定理想初心。在“三下鄉”隊伍中,我們開展了眾多實踐活動。在企業的走訪調研中,各企業負責人對我們的到來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我深深記住了金師傅的一句話:“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把中國傳統文化繼承下去。”我不斷地思考與感慨,隨著科技的發展,一切都逐漸智能化。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平時我們接觸的更多是電子科技,追求的是不斷創新,但在創新之路上我們很少去關注那些璀璨的傳統文化。當金師傅唱起
“捻茶號子”,古樸的旋律縈繞耳畔,而旋律中所飽含的是深厚淵源的傳統力量。這也啟示了我:面對優秀傳統文化,要在創新中弘揚。要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擔當民族復興大責。
內心存溫度,賡續正能量。在“三下鄉”過程中聽取了許多先進模范的勵志故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好人”鄧小金。她的事跡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愛與善良。她說:“再苦再窮,也要呵護完整的家;再累再遠,我也要是帶著丈夫去治病。“她所擔當的壓力不是幾天,而是整整26年。這讓我反思自己,時常說自己壓力好大,其實我覺得很大的事比起鄧阿姨的經歷不過是一粒塵埃。堅持,就是任何事情乘以365。曾經的我很容易干一件事情三分鐘熱度,也有所謂的想做但又行動不夠。聽取了楷模們的親身經歷,我必自正衣冠,在漫漫人生路上自我錘煉。
歷史的坐標上,鐫刻的是奮進的腳步;時光流轉中不變的是追夢的身影。我們也開展了紅色理論宣講和紅色走讀活動。這次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團學干部,我將以青年的朝氣有神、大氣有力、銳氣有為,以實際行動提高團員意識、后備軍意識以優異成績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真心服務同學、引領青年前進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暖心回報社會、奉獻火熱青春在校園媒體宣傳中傳播青年思根、講好青年故事,爭當有銳氣的學生骨干!
青春挺膺新征程,山水之程共逐夢。在九天的下鄉生活中,帶給我最大的收獲是隊伍共同經歷。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大集體一起奮斗,我們才能實現價值的最大化。我們一起面對新的挑戰和壓力,由于實踐經驗不足,具體工作中難免出現了許多困難,但是我們并沒有畏懼;其次是我們發揮了團隊協作精神,各個小組各司其職又互幫互助。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曾一起學習理論知識、一起用腳步丈量鄉野、一起在勞作中揮灑汗水、一起…?
本次“三下鄉”對我的成長有重大的意義,在接受歷史的熏陶下可以正確的樹立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這段實踐經歷讓我思想得到了極大提升,讓我體會到為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快樂。我們的社會文明不斷取得進步,新時代青年更要不斷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