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里的紅色記憶
湖南是毛主席思想啟航之地,井岡山則是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之處。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石倚潔老師演唱的《沁園春?長沙》,既藏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 的少年豪邁,又含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的深沉叩問,字句如流動畫卷,勾連起湘江秋景與偉人情懷。正是懷此向往,我院研究生在成麗老師帶領下,赴團中央井岡山中心參加 “2025 年井岡情中國夢” 暑期實踐,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紅色追尋。
抵達次日,鐘國華老師的 “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 講座,讓我們與這片土地深度對話。鮮活故事串聯起崢嶸歲月,而他唱起《一生守望》時,共和國第一軍嫂發姑七十余年的堅守漸次清晰;后續播放的《在時光盡頭等你》中,軍嫂段桂秀 “你不回來我不老” 的誓言,更讓我們讀懂:所謂 “不老”,是革命者與家屬用信念筑起的精神豐碑。
沉浸式音樂黨課更顯特別。我們按歷史建制分組,湖南師大師生恰好歸入當年毛委員帶領的 “三十一團”,這份 “時空對接” 的緣分,讓我們仿佛 “歸隊” 先輩戰斗的集體。在歌聲里,我們讀懂井岡山 “好客氣” 的真諦 —— 那是百姓贈糧、紅軍分物的魚水情,藏著 “為人民服務” 的初心。從軍民歌謠到理想贊歌,每首歌都是解讀井岡山精神的鑰匙,直至全場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滾燙歌聲浸潤眼眶。
回望此行,無論是專題講座、紅色歌謠,還是 “紅軍的一天” 體驗,都不是簡單 “打卡”,而是對先輩足跡、“堅定信念、艱苦奮斗” 精神內核與紅色初心的深刻追尋,正如石倚潔老師《追尋》所唱:“拂去歲月厚厚的封塵…… 引領著我們默默的前行”。
離開井岡山時,《不忘初心》的旋律仍在風里飄蕩,心中卻多了份沉甸甸的力量。這場旅程不是終點,未來我將帶著歌聲里的井岡山精神,堅定向黨組織靠攏,讓紅色基因扎根青春,讓先輩信仰在新時代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