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至8月15日,作為泰州學院“家鄉紅脈·青年溯源”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以“團員家鄉聯動”模式,奔赴各自家鄉的紅色場館開展三下鄉實踐。37天里,我們從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到宿遷朱瑞將軍紀念館,從揚州蘇中革命歷史紀念館到廣西博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在“在地調研+跨域協作”中,完成了一場與紅色歷史的深度對話。
實踐之初,我們按“資料組、影像組、調研組”分工,先通過線上會議梳理各地紅色場館信息,明確每處場館的調研重點。實地走訪時,我負責家鄉的新四軍紀念館,站在館內銹跡斑斑的步槍前,突然意識到課本里的“革命歷史”,原來就藏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
這段實踐收獲滿滿。曾經,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停留在口號上,如今走進家鄉的紅色場館,觸摸著先輩們留下的痕跡,才讀懂“愛國”是對家鄉土地的深情,是對先輩精神的傳承。作為青年,我們不僅是紅色歷史的“參觀者”,更應是“傳播者”。后續,我們會推動與場館共建“青年紅色實踐基地”,用短視頻、云端分享等形式,讓更多人看見家鄉的紅脈。
這場實踐,讓我們在青春歲月里與家鄉紅脈相遇,更讓我們明白,傳承紅色基因,不必遠赴他鄉,腳下的土地、身邊的場館,就是最好的課堂。未來,我們會帶著這份收獲,繼續用青年力量,讓家鄉的紅色故事被更多人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