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21日,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青繪兩山”實踐團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開展了為期14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由9名隊員和2名指導教師組成的團隊,深入鄉村一線調研,聚焦“兩山”理念實踐與鄉村振興成果,最終通過創作百米長卷,藝術再現了安吉綠色發展的生動歷程。
深入調研,夯實創作根基
實踐團首站來到“兩山”理念發源地——余村。在文化禮堂,團隊成員系統學習了該村從礦山污染到生態致富的轉型歷程。隨后,隊員們陸續走訪劉家塘、大竹園、魯家、鄣吳等典型村落,并考察“以竹代塑”展覽館、中國竹子博覽園、安吉白茶人類非遺館等多個產業與文化基地。在劉家塘村,“鄉村運營大本營”展示了如何通過市場化機制激活鄉村資源;大竹園村以民宿集群與稻田咖啡館成為生態價值轉化的典范;魯家村則通過小火車串聯家庭農場,體現三產融合的創新路徑。在鄣吳村吳昌碩紀念館,隊員們沉浸于昌碩文化氛圍,體驗傳統書畫創作。此外,通過對溪龍鄉白茶原、大山塢茶場等地的實地調研,團隊深入了解了安吉白茶的種植、加工與品牌發展,真切體會到“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深刻內涵。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余村展覽館。趙雯君 供圖
百米長卷,凝結實踐智慧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團隊于7月15日正式啟動百米長卷創作。為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與現實意義,實踐團特邀安吉縣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劉斌進行訪談。他就安吉白茶品牌建設與鄉村振興創新路徑等內容作了深入解讀,為長卷注入了豐富的政策內涵與時代精神。隨后,團隊圍繞“如何用畫卷講好安吉故事”展開多輪討論,最終確定以“‘兩山’理念誕生地”、“美麗鄉村發源地”、“綠色發展先行地”和“青年入鄉首選地”四大主題展開藝術敘事。
隊員們分工協作,系統整理千余張照片和數萬字訪談材料,逐步構建視覺敘事框架。創作中,大家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專注構圖設計、線稿繪制與素材整合,從白茶梯田、竹海民居到文旅街區、產業園區,每一處筆觸均源自實地觀察與情感積淀。團隊成員常利用休息時間持續討論,俯身案頭反復調整每一處細節,致力于在宏大主題中呈現真實、動人的鄉村印記。
專業賦能,踐行青年使命
本次實踐不僅是一次藝術創作,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政+專業”融合教育課。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訪談與文化體驗,隊員們進一步理解了“兩山”理念的實踐價值與時代意義。指導老師全程參與,把握創作方向,保障實踐推進。盡管面臨高溫天氣與緊鑼密鼓的繪制任務,所有成員始終保持積極協作、精益求精的態度,展現出優秀的團隊精神和專業素養。
7月21日,題為“豫見浙里”的百米長卷圓滿完工。作品以藝術語言聯結安吉的過去與當下、自然與人文、傳統與創新,成為青年與鄉村深度對話的生動見證,深刻體現了新時代學子以專業能力服務鄉村振興的使命與擔當。

圖為團隊成員與百米長卷合影。李海棟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