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成都,蟬鳴裹著暑氣漫過街巷,成都市新都區新都街道同仁村村委會的小院里,卻總飄著比蟬鳴更熱鬧的笑聲 ——7 月 4 日至 7 月 8 日,西南石油大學 “向陽青苗” 三下鄉實踐隊的志愿者們,在這里搭起 “村?鄰” 學堂,為 9-12 歲的孩子們撐起一片充滿歡趣的暑假天地。他們既是老師,也是陪伴者,用五天的時光,把舞蹈、音樂、話劇、書法與繪畫,釀成孩子們記憶里甜甜的夏日蜜。?
Day1 舞動小課堂:汗水里蹦跳的快樂?
第一天的舞蹈教室,地板剛拖過,還留著淡淡的消毒水味,卻很快被孩子們的腳步聲填滿。志愿者李冉拿著藍牙音箱走到教室中央,按下播放鍵時,《健康歌》的旋律一出來,扎羊角辮的小女孩朵朵就不自覺地晃起了腳尖。?
“大家先跟著我學抬手 —— 對,像摘天上的星星一樣!” 李冉把動作拆得極細:屈膝時膝蓋不用彎太狠,擺手時要像小蝴蝶扇翅膀。后排的男孩小宇起初有些害羞,手在身側蜷著不敢動,志愿者王浩悄悄走到他身邊,蹲下來和他一起比動作,“你看,這樣擺是不是像奧特曼打小怪獸?” 小宇眼睛一亮,瞬間放開了手腳。?
一個小時下來,孩子們的額角都沁出了汗,有的孩子后背的 T 恤印出淺淺的汗漬,卻沒人喊累。當《你笑起來真好看》的旋律響起時,朵朵踮著腳轉了個圈,裙擺掃過地板,汗水順著她的臉頰滑到下巴,她卻咧著嘴笑,露出兩顆剛換的門牙 —— 那笑容比窗外的陽光還耀眼,汗水滴在地板上,像撒了一把細碎的星光。?
Day2 童聲歡樂頌:歌聲里飄著的純真?
第二天的 “童聲歡樂頌”,志愿者們早早就把歌詞單貼在了黑板上,粉色的粉筆字配著小太陽圖案,格外討孩子喜歡。音響剛接通時,還沒等志愿者開口,孩子們就湊到音箱旁,仰著脖子問:“老師,今天唱什么呀?”?
“我們先學《微微》,這首歌里藏著小小的力量哦。” 志愿者張琪拿起話筒,輕輕唱了一句 “微微晨光點亮這喧囂世界”,話音剛落,角落里的女孩琪琪就跟著哼了起來 —— 她的聲音細細的,像剛剝殼的荔枝,清甜又透亮。張琪索性把話筒遞到她面前,“來,我們一起唱好不好?”?
學《左手右手》時,志愿者們帶著孩子們做手勢:左手捏成小拳頭,代表 “勇敢”;右手展開成手掌,代表 “溫暖”。當唱到 “左手右手,牽著手一起走” 時,孩子們自發地拉起身邊伙伴的手,有的還晃著胳膊打節拍。歌聲從一開始的零散細碎,慢慢匯集成清亮的合唱,飄出窗戶,繞著村委會的老槐樹轉了一圈,連路過的村民都停下腳步,笑著往教室里望。?
Day3 小紅帽表演工坊:卡紙里長出的童話?
第三天的課堂上,志愿者們抱來一摞彩色卡紙、剪刀和膠水,剛把材料放在桌上,孩子們就圍了上來,指尖戳著卡紙問:“老師,我們要做什么呀?”“今天我們要當小演員,演《小紅帽》的故事!” 志愿者劉瑤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炸開了鍋,小宇舉著小手喊:“我要當大灰狼!”?
制作道具時,孩子們的創造力讓志愿者們驚喜:朵朵給小紅帽的帽子粘了一圈黃色的卡紙花邊,說 “這是媽媽織的圍巾”;琪琪在大灰狼的 “皮毛” 上畫了幾顆黑色的小圓點,“這樣大灰狼就不嚇人啦”;還有孩子用綠色卡紙剪了片葉子,貼在自制的 “籃子” 上,說要給外婆帶 “新鮮的青菜”。志愿者們蹲在孩子身邊,幫他們剪歪的邊角修齊,教他們把膠水涂得更均勻 —— 指尖的卡紙沙沙響,像在悄悄編織一個童話。?
演出時,穿紅帽子的朵朵提著 “籃子”,一步一步 “走” 向 “外婆家”,扮演大灰狼的小宇故意壓低聲音,粗著嗓子說 “我要吃了你”,卻因為憋不住笑,聲音發了顫。臺下的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有的拍著手喊 “小紅帽快跑”,有的湊在一起討論 “大灰狼等會兒會被打敗嗎”。當 “獵人” 志愿者沖上臺 “趕走” 大灰狼時,整個教室的歡呼聲,幾乎要掀翻屋頂。?
Day4 漢字小課堂:筆墨里藏著的認真?
“寫字的時候,握筆要像握小鳥 —— 不能太用力,不然小鳥會疼哦。” 第四天的 “漢字小課堂” 上,志愿者陳欣握著孩子的手,一筆一畫教寫 “人” 字。她的掌心裹著孩子的小手,慢慢把筆尖落在田字格上:“撇要像小樹葉飄下來,捺要像小船的槳,這樣‘人’字才站得穩。”?
小宇之前總把 “木” 字的撇捺寫得歪歪扭扭,陳欣就拿了張透明的字帖,讓他隔著紙描。他皺著小眉頭,眼睛盯著筆尖,連呼吸都放輕了,描完后舉著紙跑過來,聲音里帶著驕傲:“老師你看!這次不歪了!” 陳欣蹲下來,指著字上的筆畫說:“你看,這撇多直,像小樹苗的枝椏呢!”?
寫作業時間,有的孩子湊在一起看同一本課外書,琪琪指著繪本里的小熊問志愿者:“老師,小熊為什么要送蜂蜜給朋友呀?” 志愿者坐在他們中間,把繪本攤開,慢慢講起友誼的故事;有的孩子遇到數學題卡殼,志愿者就拿小石子當教具,在桌上擺著算 “3+5”—— 陽光透過窗戶,在作業本上投下細碎的光斑,連筆尖劃過紙頁的 “沙沙” 聲,都變得溫柔起來。?
Day5 少兒手繪工坊:畫紙上綻放的心意?
最后一天的 “少兒手繪工坊”,桌子上擺滿了蠟筆、彩鉛和剪刀,志愿者們剛演示完簡筆畫的步驟,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筆。朵朵要畫一只兔子,她給兔子的耳朵涂了粉色,還在耳朵尖加了兩筆白色,“這是兔子的絨毛,摸起來軟軟的”;小宇畫了個奧特曼,手里舉著 “光劍”,劍刃涂成了亮黃色,“這樣奧特曼就能打敗怪獸啦”。?
剪紙環節最熱鬧,孩子們拿著小剪刀,小心翼翼地沿著線條剪 —— 琪琪剪了個小太陽,剪到邊緣時手一抖,缺了個小角,眼圈瞬間紅了。志愿者連忙蹲下來,拿過她的剪刀:“我們一起補個小云朵好不好?” 說著,在缺角的地方剪了朵小小的云,貼在太陽旁邊,“你看,太陽有云朵做朋友,更漂亮啦!” 琪琪的眼淚還沒掉下來,就被新作品逗笑了。?
課程結束時,孩子們舉著自己的作品圍過來,有的把畫塞給志愿者:“老師,這個送給你!” 有的拉著志愿者的衣角問:“你們明年還來嗎?” 志愿者們摸著孩子們的頭,把每一幅畫都小心收起來 —— 那些歪歪扭扭的線條、五彩斑斕的顏色,不是簡單的作品,是孩子們用真心攢下的告別禮物。?
五天很短,短到剛記住每個孩子的名字,就要說再見;五天又很長,長到足夠讓舞蹈的節拍、清甜的歌聲、童話的笑聲、筆墨的香氣、畫紙的斑斕,都刻進孩子們的暑假記憶里。“向陽青苗” 的志愿者們,或許沒能給孩子們帶來驚天動地的改變,但他們用五天的陪伴,點亮了一束束 “被看見” 的微光 —— 這微光里,有孩子的笑容,有志愿者的溫暖,更有往后想起時,心頭泛起的陣陣暖意。愿這束微光,能化作孩子們向未來奔跑時,腳下的點點星光。?
文 / 趙奕博?
圖 / 吳盈瑩?
審核 / 宋姝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