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戰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2025年暑期,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生物技術)勵志書院師生聯合黨支部在雙院協同育人工作機制指導下,立足專業知識、發揮黨員先鋒力量,組建“傳承紅色基因,建設健康中國”社會實踐團隊。62名實踐隊員組成7支隊伍,于陜西、江蘇、四川等全國各地開展紅色探訪、健康科普、企業調研等多維度活動,用紅色精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以專業知識服務民生健康需求,在實踐中探索“紅色基因”與“健康中國”的深度融合路徑。
黨課教育——思想鑄魂強信念
實踐啟動之初,為確保社會實踐順利開展,進一步強化實踐隊員黨性修養,實踐團隊開展專題黨課活動,深入學習偉大建黨精神,為暑期社會實踐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黨課以“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奮進時代新征程”為主題,從歷史內涵、時代價值等維度,系統闡述了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要義,詳細講述了革命先輩們在艱苦環境下的奮斗歷程。通過學習嘉興南湖紅船上波折的建黨歷史,領悟13位“一大”代表救亡圖存的堅定信念,偉大建黨精神激勵全體實踐隊員堅守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中,以實際行動為國家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紅色尋訪——對話歷史悟初心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實踐隊員開展“探尋紅色根脈,傳承家鄉文化”主題活動,走進中共紹興歷史展覽館、湘江戰役紀念館等紅色基地研學,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豐富內涵。通過實地學習參觀、拍攝圖片素材,實踐隊員撰寫家鄉紅色故事稿件,進行家鄉紅色文化宣講,讓展覽物件中的精神財富躍入現實生活。
同時,實踐隊員在咸陽、紹興等地同步開展西遷精神宣講,講述西遷前輩們在艱苦條件下開創教育事業的偉大壯舉。從黃浦江畔到渭水之濱,交大西遷中“黨讓我們去哪里,我們就背上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業,哪里有愛,哪里就有家”的堅定信念感染了臺下聽眾,大家深深感受到家鄉紅色文化與西遷精神的深切共鳴,共話紅色文化的時代內涵,將精神力量融入到建設家鄉的實踐之中。
紅色精神不只是博物館里的照片物件,更是有溫度、有細節、能共鳴的生活記憶;不只是“過去時”的歷史符號,更是“進行時”的行動指南。“我們走過的每一步紅色尋訪路,都是在為自己的青春找‘根’;我們講好的每一個紅色故事,都是在為更多人點亮‘精神燈塔’。”
健康科普——關愛“銀發”護健康
為更好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助力基層醫療衛生建設,實踐隊員前往碑林區第三愛心護理院、西安碑林區梧桐家苑頤養院等養老中心和老年社區,開展健康科普宣講和志愿服務活動。結合自身科研項目內容,實踐隊員以“糖尿病科學防治”為主題開展健康科普宣講,向老人們普及糖尿病知識和健康飲食建議,講述飲食多樣化和科學運動的重要性。
在互動環節,實踐隊員與老人耐心交談、了解健康狀況,從日常飲食習慣、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對代糖的了解情況等方面與老人們進行深入交流,提升老人們對糖尿病的認知,收集健康膳食問卷,并分析形成調研報告,為老年人康養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校際交流——凝心聚力促發展
為交流實踐團隊經驗、推動社會實踐開展,實踐團隊先后與延安大學、空軍軍醫大學實踐團隊相聚創新港,圍繞實踐項目成果和生物前沿探索展開深入交流。共建交流活動以“共享經驗、互促成長”為宗旨,為各校實踐團隊分享交流搭建跨校合作橋梁,為實踐項目推進注入創新活力。
實踐團隊針對各自實踐內容進行經驗交流分享,共同探討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享在團隊協作中充分發揮每位成員專業優勢的做法。團隊間還探討通過開展知識共享活動、建立溝通協調平臺等方式在實踐中促進跨學科知識融合,為社會實踐開展夯實基礎。
校企合作——“產學研用”筑平臺
為深化產學研融合、助力人才培養,在生命學院團委書記田宇欣、教師代表方云生、朱鴻源帶領下,實踐隊員滿懷對未來學習和科研生活的憧憬,赴陜西麥克斯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參觀調研,參與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在交流互動環節就職業發展、科研創新等話題踴躍提問。
會后,在王晶董事長帶領下,實踐隊員帶著對創新與科技的好奇,跟隨學校老師一同參觀了麥克斯韋研發中心,詳細調研了公司的創新成果和研發流程,深刻感受到公司在推動科技進步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對自身學習實踐產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和啟發。
發展求質普健康,紅心鑄魂啟征程。實踐團隊成員在紅色精神的引領下,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民生的實際行動,積極開展校際交流、紅色尋訪、社區服務等多維度活動,生動詮釋“傳承紅色基因,建設健康中國”的鮮明主題,彰顯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譜寫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