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行動|江蘇省大學生在行動河海大學“夢企航”支教調研團開展環保認知調研系列活動
青春聚力環保實踐,深耕細作共繪藍圖。為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助力水資源循環利用與生態保護事業,7月7日至29日,“夢企航”支教調研團于暑期開展再生水調研、民情探訪、家校宣講等系列活動,致力于以多元實踐為生態保護貢獻青年力量,在行走中感悟使命,在實踐中踐行擔當
探尋凈水中樞,解讀技術進階密鑰
在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再生水利用成為破解水危機的關鍵路徑。7月7日至9日,“夢企航”支教調研團跟隨專業人士,前往南京溧水秦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和江蘇金陵環境有限公司等地展開深度訪談,實地調研再生水利用的創新實踐與可持續發展模式。

圖1團隊成員實地參觀再生水污水處理設備
溧水秦源廠以智能攔截閉環系統重構水處理邏輯,通過全流程數據管控顯著提升處理效率并大幅降低運營成本,驗證了“智能降本+低碳增值”雙軌路徑的可行性;建鄴區江心洲再生水系統將公益屬性納入財政保障,通過專項補貼政策破解再生水“叫好難叫座”的推廣困局,使再生水利用率顯著提升;金陵鐵北廠則以市場化思維打通再生水利用“最后一公里”,通過市場化定價機制滿足不同用戶需求,實現了再生水的可持續利用;無錫高新區開創“市政公益+工業反哺”雙循環模式,將工業企業納入再生水利用體系,通過工業用水協同反哺市政再生水設施建設,形成良性循環。

圖2污水處理廠專家向團隊成員介紹概況

圖3團隊成員與企業專家進行深度訪談
通過深入訪談交流,實踐團系統梳理了當前再生水利用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這些案例不僅展現了再生水利用從“達標排放”到“高效回用”的轉型路徑,更為水資源循環利用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遍訪鄉野民情,打撈環保實踐密碼
7月9日至19日,“夢企航”支教調研團正式開展問卷調查工作,團隊采用“千鄉萬村實地走訪+線上問卷采集”的方式,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調研模式,為環保調研收集了大量有效數據。這些一手資料不僅為河流治理、森林保護、垃圾管控等環保議題提供了實踐參考,更讓團隊在走進鄉村、深入百姓家中的過程中,真切觸摸到基層環保工作的現實肌理。

圖4隊員走訪家庭了解環保認知程度
圖5隊員與被訪談者了解盤州市環保情況
在開展家訪活動的過程中,成員們走進千家萬戶,與村民面對面交流:成員既詢問家庭對環保知識的認知程度,了解再生水利用的實際情況;也細致調研村民對社區及盤州市環保工作的滿意度,涵蓋河流保護、垃圾治理、植被養護等多方面議題。訪談中,村民們從自身生活出發,暢談對社區環境的觀察、對未來環保工作的暢想及改進建議,為團隊提供了豐富的基層視角。
此次問卷與家訪相結合的實踐,不僅為后續訪談項目積累了寶貴經驗,更讓團隊深入掌握了盤州市環?,F狀與民眾訴求,為后續調研深化及政策建議制定奠定了扎實基礎,讓青春力量在扎根基層的環保實踐中逐步生長。
聯動家校宣講,厚植生態保護根基
“夢企航”支教調研團于7月21日至29日開啟了系列環保宣講活動,通過“校園課堂+社區走訪”雙陣地聯動,系統普及生態保護知識,推動環保理念深入基層。

圖6團隊成員與學生合照
在校園宣講中,團隊精心設計多主題課堂,以生動案例講解生態知識。在同步推進的社區走訪宣講中,團隊以學生為紐帶搭建溝通橋梁,走進百姓家中開展深度科普:團隊以水、森林與草原為核心,通過生動故事闡釋其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團隊自制短片將節水妙招與垃圾分類動作拆解演示,直觀易懂;成員發放的科普手冊讓綠色知識以直觀形式深入大眾。

圖7成員與一戶人家的合照
圖8成員在分發環保宣傳手冊
宣講中,一位孩子的感悟令人動容:“小李老師講的內容特別好懂,原來環保離我們這么近,我以后一定會從自己做起,好好保護地球媽媽。”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系統掌握了水資源、土地保護等生態知識,更推動家長們以實際行動踐行環保理念——從規范垃圾分類到主動參與社區清潔,以榜樣力量帶動家庭環保習慣養成,共同為生態保護注入基層活力。
通過校園與社區的協同宣講,團隊將環保理念轉化為可感知、可踐行的生活指南,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生態保護的種子,也讓“綠色發展”理念在家庭與社區的互動中愈發深入人心,為推動全民參與環保事業搭建起青春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