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塔里木大學園藝與林學學院“園韻丹青,點亮童心”志愿服務隊奔赴阿拉爾市,以專業墻繪為紐帶,在第一師第一中學及貝爾城堡幼兒園開展“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支由園林學子組成的隊伍,將專業技能與文化傳承、美育教育深度融合,在校園墻面間勾勒文明脈絡,于童真世界里播撒藝術種子。

春日播撒文化種:校園墻繪里的“知識課堂”。3 月 29 日至 30 日,3月29日至30日,志愿服務隊首站走進第一師第一中學。面對空白的校園墻面,隊員們充分發揮園林專業的美學素養與繪畫功底,以板繪為基礎勾勒墻繪輪廓——從傳統紋樣的對稱構圖,到地域文化元素的創意呈現,每一筆都經過反復打磨。

創作過程中,隊員們沒有只顧“埋頭作畫”,而是主動化身“文化講解員”。志愿者們結合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與地域故事,為圍攏觀看的學生們開設“移動課堂”。原本抽象的文化符號,通過墻面繪畫與現場講解變得鮮活可感,不僅讓學生在沉浸式觀賞中提升審美能力,更在心中埋下了傳承優秀文化的種子。

盛夏勾勒童真夢:幼兒園里的“色彩魔法”。7月的阿拉爾市烈日炎炎,卻擋不住志愿服務隊的熱情。4日至10日,隊員們轉戰貝爾城堡幼兒園,開啟新一輪墻繪創作。與校園墻繪不同,幼兒園的作品更需貼合兒童視角——隊員們提前與園方深入溝通,精準把握“童趣、安全、啟智”的教育理念,最終確定以“動物樂園”“自然探險”為主題的卡通墻繪方案。
隨著創作推進,原本單調的白色墻面漸漸“活”了起來:憨態可掬的卡通動物在草叢中“嬉戲”,色彩鮮艷的水果城堡矗立在“森林”里,連墻角的縫隙都被巧妙設計成“小螞蟻的家”。當孩子們放學看到煥然一新的墻面時,興奮地圍在墻邊指指點點,“我喜歡這個卡通人物”“老師,以后我們可以在這兒講故事嗎?”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成了對志愿者們最好的肯定,也讓美育的滋養在潛移默化中融入童年。

隨著創作推進,原本單調的白色墻面漸漸“活”了起來:憨態可掬的卡通動物在草叢中“嬉戲”,色彩鮮艷的水果城堡矗立在“森林”里,連墻角的縫隙都被巧妙設計成“小螞蟻的家”。當孩子們放學看到煥然一新的墻面時,興奮地圍在墻邊指指點點,“我喜歡這個卡通人物”“老師,以后我們可以在這兒講故事嗎?”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成了對志愿者們最好的肯定,也讓美育的滋養在潛移默化中融入童年。

從校園到幼兒園,從文化傳承到童真守護,這支園林學子志愿服務隊,始終以“專業技能”為筆,以“志愿服務”為墨,在“三下鄉”的實踐中書寫青春擔當。系列墻繪實踐不僅為校園環境注入了藝術活力,更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專業價值”與“社會需求”的結合——園林專業不再是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而是能切實美化環境、傳遞溫度、賦能教育的“實用技能”。未來,“園韻丹青,點亮童心”志愿服務隊將繼續以“三下鄉”為契機,深耕專業優勢,聚焦文化傳播與美育普及,用更多優質的墻繪作品講好地域故事、傳遞精神力量,讓青春在服務社會、奉獻他人的實踐中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