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光”南水北調精神志愿宣講團——南水北調尋足跡,吃水不忘掘井人
聚焦世紀工程,青春力量解密時代密碼當一渠清水跨越1276公里潤澤北方大地時,我們不禁追問:這項改寫中國水資源版圖的世紀工程,究竟凝聚著怎樣的精神密碼?1952年,毛澤東主席“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來也是可以的”的構想,歷經半個世紀論證、十年攻堅,終成惠及1.85億人的“人間天河”,不僅淬煉出“忠誠擔當、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創新求實”的南水北調精神,更涌現出無數青年建設者用青春澆筑時代豐碑的動人篇章。新時代青年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戰略,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征程中挺膺向前。
“青春之光”啟程,探尋精神根脈2025年6月25日至7月1日,鄭州財經學院商學院“青春之光”南水北調精神志愿宣講團11名師生深入南陽市淅川縣,以七天沉浸式實踐解碼南水北調精神密碼。宣講團借助南水北調精神宣傳頁等系列宣傳材料,以通俗語言講述南水北調故事,拉開了研學序幕。
踏尋渠首印記,感懷移民壯舉從渠首閘口的斑駁印記到移民展館的厚重承載,青年們用腳步丈量精神厚度,用故事傳遞精神溫度。站在渠首閘口前,銹跡斑斑的閘門上,每一道劃痕都像時光刻下的勛章——那是十年攻堅中與洪水、塌方等難題較勁的見證;淅川移民展館泛黃的老照片里,移民群眾背著行囊告別故土的身影與玻璃柜中那袋帶著稻殼的“家鄉土”相互呼應,無聲訴說著4萬移民“舍小家為大家”的抉擇。
理論轉為實踐,源頭活水是人民從干部學院的理論課堂到鄒莊移民新村的田間地頭,宣講團成員們在“聽”與“問”中深化著對精神的理解。南水北調干部學院的老師用一張張歷史圖表串聯起工程脈絡:從毛澤東“借水”構想的初步提出,到一代代工程師踏遍山河的勘察論證,再到新時代“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實踐要求,“人民至上”的初心始終是不變的主線。而在鄒莊移民新村,老人們坐在村口的槐樹下,講起搬遷時干部們幫著抬家具、協調孩子上學的細節,讓“團結協作”有了最生動的注腳。
對話歷史文物,傳承精神火種收官前夕的河南省南水北調博物館參觀學習與收官當日的清華園社區宣講形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精神的傳承有了更鮮活的模樣。博物館里,從工程藍圖的泛黃手稿到輸水管道的實物模型,無聲訴說著“創新求實”的攻堅歷程;社區中,管子傳球的笑聲與“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囑托交織,讓“團結協作”的精神鉆進孩子們的心里。兩者相疊,讓精神的傳承既有歷史縱深的厚重,更有生活場景的鮮活模樣。
足跡印初心,感悟鑄心間在南陽的研學之旅中,宣講團成員踏遍渠首閘口的斑駁印記,走進移民展館的歲月深處,參與社區宣講的生動互動。那些藏在渠水褶皺里的精神密碼,終在研學的步履間,悄悄漫進了心底,化為成員們對“忠誠擔當、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創新求實”的深刻體悟。
心跡留痕--商學院 2024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2班 方明椿“看到渠首閘門的那一刻,‘十年攻堅’四個字突然有了重量。那些凹凸不平的斑駁銹跡,不是歲月的侵蝕,而是建設者們在寒來暑往中用扳手、鋼釬一錘一鑿‘啃’出來的痕跡。在移民展館,當看到一位母親把孩子的獎狀仔細疊進搬遷行囊時,我突然懂了‘無私奉獻’從不是掛在墻上的口號——它是白發老人佝僂著背,最后一次摸了摸老宅門框上孩子的身高刻痕,紅著眼眶卻笑著說“值”的坦然;是移民們在新家園的田埂上,攥著陌生的泥土重新揮起鋤頭,把對故土的牽掛種進新秧苗的堅韌。”這是宣講團成員方明椿在研學途中,被時光與人心共同鐫刻下的最深刻的觸動。
心跡留痕--商學院 2023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1班 唐嘉蕊在湯山濕地公園的移民豐碑前,宣講團全體成員佇立默哀,向碑石深深鞠躬。碑文中那20.2萬移民的名字,如一部無字史詩,字字句句都鐫刻著移民群體的犧牲與堅韌。他們背井離鄉的抉擇里,藏著“舍小家為大家”的赤誠;他們重建家園的執著中,寫滿生生不息的堅韌。
身為宣講團成員,我們深知:傳承不僅是語言的訴說,更是行動的接力。社區宣講中,孩子們在互動游戲里蹦跳著喊出“要一起護好水呀”;博物館內,游客聽完講解后駐足展臺前久久凝視……這些瞬間讓我真切體會到:青年的微光雖弱,匯聚起來便能讓精神之火穿越歲月,始終明亮。
心跡留痕--商學院 2024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2班 于子軒這次實踐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心靈的成長。從最初對工程技術的驚嘆,到對移民奉獻的感動,再到對自身使命的思考,每一步都是蛻變。我學會了用腳步丈量土地的溫度,用真心傾聽歷史的聲音。當我在總結會上分享感悟時,突然發現:那些曾覺得遙遠的“國家大
事”,原來與每個青年都息息相關。 南水北調的精神密碼,就藏在一渠清水、一座豐碑、一張老照片里,更藏在千千萬萬建設者和移民的心中。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將永遠銘記這個夏天的所見所感,讓“忠誠擔當、創新攻堅”的精神指引前行之路。這渠清水向北,我們青春的腳步向前!
解碼南水北調,賦能青春擔當從毛澤東的“借水”設想,到新時代的“調水”實踐,變的是工程形態,不變的是“人民至上”的初心。宣講團成員們表示,將帶著這份精神財富回到校園,南水北調精神的解碼不是終點,讓這份精神在青年群體中生根發芽,成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春動能,讓“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誓言在南水北調精神的滋養下成長,便是這場研學真正的“答卷”。
(來源:鄭州財經學院商學院“青春之光”南水北調精神志愿宣講團;圖文作者:袁亞菲、劉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