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至4日,河海大學法學院“智理楓橋,明法潤心”中國特色調解機制調研團赴江蘇省蘇州市,圍繞基層社會治理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開展實地調研。作為國家級大創項目“社會風險治理中中國特色調解機制研究”的重要實踐環節,調研團以風險社會理論為指導,深入一線探訪蘇州市司法局、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蘇州市吳中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相城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元和街道司法所、朱巷社區等多家單位,通過實地走訪市中院與綜治中心、與政法部門開展座談、調研國家級完整社區試點建設典范、對話基層調解工作者、走訪群眾等,系統梳理蘇州在調解機制協同化、專業化、數字化方面的創新做法與典型經驗。
  調研團首站抵達吳中區綜治中心,與綜治中心辦公室譚主任、業務管理科周科長以及資深調解員代表開展綜治中心工作模式主題座談,觸摸“一站式”解紛的治理脈搏;次日,團隊深入相城區,在元和街道司法所、朱巷社區和區綜治中心繼續探尋蘇州經驗的多樣形態,與元和司法所吳所長開展基層調解工作運作模式主題座談,與相城區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就調解隊伍結構優化路徑開展討論,還步入朱巷社區——這一入選國家級完整社區試點建設的典范,學習社區特色法治建設。



  調研團還走進蘇州市司法局和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構建對蘇州調解工作的宏觀理解。在市司法局,調研團與法治促進處孫處長圍繞“蘇州市社會風險治理中的調解機制”這一核心議題進行深入座談,雙方就調解工作現狀、特色模式創新、大調解體系構建、多元調解融合發展等關鍵問題展開了熱烈而富有成效的探討。走進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訴服大廳,團隊成員親身體驗了低位服務臺、盲文版互動指南、種類齊全的訴訟知識手冊等充滿人文關懷的便民舉措,感受著“立案訴服集成一體”的便捷高效。通過專題影片,中院重點展示了自主研發的“蘇州市社會治理司法指數一點通平臺”,讓青年學子們直觀而震撼地觸摸到了蘇州基層治理的科技前沿和智慧高度。


  從綜治中心高效運轉的“一站式”樞紐,到社區公園潤物無聲的沉浸式普法;從“老書記調解室”承載的經驗傳承與為民情懷,到數字平臺展現的智能賦能與未來圖景,調研團成員們以法學視角透視出蘇州多元調解機制的清晰脈絡,對中國特色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調研團成員將帶著在蘇州觸摸到的治理智慧與法治溫度,繼續深耕中國特色調解機制研究,走進矛盾糾紛化解的第一線,用青年的敏銳視角解碼“中國之治”的深層邏輯,以法學的專業智慧,為構建更具韌性、更富效能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