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青島大學外語學院“湘西莓茶香,青春助農興”社會實踐團抵達湖南省永順縣石堤鎮冷水村,開啟為期20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確立“產業興農”與“文化潤心”雙軌并行的實踐主線,一方面聚焦當地支柱產業莓茶發展瓶頸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面向村中兒童及青少年開展特色支教活動,宣傳湘西本土文化,播撒文化自信種子。抵達后,實踐團成員迅速與當地政府、合作社及茶農建立聯系,為后續深度調研與精準幫扶奠定基礎。


為更真切地了解莓茶產業源頭,實踐團成員深入莓茶種植基地,親身參與采摘勞動。在茶農的悉心指導下,同學們頭頂烈日,學習識別莓茶嫩芽、掌握采摘手法,真切體會“一芽一葉”的來之不易。汗水浸濕衣衫的過程,不僅是一次深刻的勞動教育,更讓實踐團成員直觀感受到莓茶種植的艱辛與茶農的匠心堅守,深化了對產業基礎的理解和尊重,為后續精準幫扶注入了更真切的情感動力。這份從泥土中獲得的認知,成為團隊調研與實踐的重要基石。

實踐團成員深入莓茶種植基地、加工車間與銷售一線,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形式開展全方位調研。他們走訪數十戶茶農,與當地莓茶合作社負責人、電商運營人員及鄉鎮干部深入交流。調研精準識別出產業發展的關鍵痛點:品牌辨識度不高、產品附加值低、包裝設計缺乏吸引力、線上營銷能力薄弱、深加工產品開發不足等。實踐團據此撰寫了詳實的《湘西石堤鎮莓茶產業發展現狀與振興路徑調研報告》,為后續行動提供數據支撐和方向指引。

在助力產業的同時,實踐團在石堤鎮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湘西莓茶香,青春助農興”主題支教活動。團隊成員精心設計課程,向孩子們生動展現湘西獨特的莓茶魅力。讓孩子們在互動中了解家鄉的莓茶與文化。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暑期生活,更在孩子們心中深植了熱愛家鄉、珍視傳統文化的種子,有效促進了文化自信的樹立。

針對品牌與包裝短板,實踐團充分發揮設計創意。成員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高品質莓茶包裝方案,融合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元素與現代簡約風格,顯著提升產品視覺吸引力和品牌價值感。這些設計不僅在當地獲得好評,也為莓茶注入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記憶點,為品牌差異化競爭開辟了新路徑。實踐團探索莓茶深加工:研發莓茶風味奶茶,并開發莓茶健康零食概念方案,助力產業多元化發展、吸引了年輕群體。

實踐團深入挖掘莓茶的健康與文化價值。他們特別走訪了當地多位長壽老人,聆聽其生活習慣,記錄其飲用莓茶的傳統,并拍攝制作了《莓茶與長壽》主題宣傳紀錄片。紀錄片通過真實感人的鏡頭語言,將莓茶的健康屬性與湘西的地域文化、長壽現象自然關聯,講好莓茶的健康故事,提升了產品的文化底蘊和消費信任度。

針對線上營銷薄弱環節,實踐團積極擁抱數字經濟。他們協助當地合作社搭建并優化莓茶淘寶、抖音、拼多多店鋪,包括頁面設計優化、產品詳情頁文案撰寫。更重要的是,實踐團成員化身“主播”,精心策劃并開展了多場直播帶貨活動。直播中,他們用生動語言介紹莓茶故事、沖泡方法及健康益處,并與網友積極互動。直播活動有效提升了店鋪流量,直接帶動了莓茶線上銷售額的增長。

實踐結束前,實踐團成員將凝結智慧與汗水的《湘西石堤鎮莓茶產業發展現狀與振興路徑調研報告》和《莓茶產業提升建議書》正式提交給石堤鎮政府及相關部門,為當地決策提供了來自青年學子的寶貴參考。同時,團隊制作的實踐紀實短片,提升了永順莓茶的區域知名度。青島大學外語學院學子以扎實的行動詮釋了“青春助農興”的深刻內涵,在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中增長了才干,深化了對國情農情的認知,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