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18日,西南石油大學“遂暖童行團”深入船山區仁里鎮圣平家園社區,開展了為期兩周的“愛心蜀托”公益假期托管服務。此次服務以“安全、學業、成長”核心框架,通過豐富多元的活動,為社區內60余名雙職工子女和留守兒童打造了一個充實、歡樂且意義非凡的暑期。
在安全保障維度,團隊構建起“立體式”安全防護網。每日的家長接送確認制度,如同堅實的基石,為孩子們的健康與行程安全筑牢第一道防線。而安全課堂更是精心策劃、亮點紛呈。首周,“交通安全情景模擬”活動別出心裁,志愿者們用彩色膠帶在地面模擬出道路、斑馬線等場景,孩子們化身“小司機”“行人”,在模擬交通環境中學習紅綠燈規則、人行橫道通行等知識,沉浸式體驗讓交通安全意識深深扎根;“溺水救援實操演練”則邀請專業人員指導,借助救生圈、長桿等道具,詳細講解溺水時如何自救以及如何科學地對他人進行施救,孩子們積極參與實操,掌握了實用的救援技能。次周,除了延續禁毒教育、地質災害避險等課程,全新推出的“防校園欺凌專項活動”成為焦點。志愿者們通過生動的動畫短片展示校園欺凌的不同表現形式,隨后組織孩子們開展小組討論,引導他們思考遇到校園欺凌時該如何保護自己、向誰求助,還編排了情景短劇,讓孩子們在角色扮演中更深刻地理解校園欺凌的危害與應對方法,全方位強化孩子們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
圖中坐在桌子中間、正俯身與孩子們交流的同學,是我們團隊的安全員趙高陽。
此刻的他,面前攤開著簽退記錄表,手里握著筆,耐心地逐一對接每個孩子——有的孩子會小聲確認“簽完就能找爸爸媽媽了嗎”,他都會笑著點頭回應,再仔細核對姓名;遇到動作慢的小朋友,他也不催促,反而輕聲提醒“別著急,慢慢寫,確保安全最重要”。這份在細節里的耐心,正是他作為安全員的日常:不是簡單的“督促簽退”,而是從筆尖落下的名字開始,把“每個孩子都要安全交到家長手里”的責任,落實到每一次確認、每一句叮囑里。
就像圖中他鄭重捧著的那句“以愛陪伴共享成長”,他的“安全守護”從不是冰冷的流程:簽退時會留意孩子有沒有不舒服,家長來接時會主動說明孩子當天的情況,哪怕最后只剩一個孩子,他也會陪著等、耐心安撫。他用這種“把孩子放在心上”的細心,把“安全員”的職責,變成了帶著溫度的陪伴——既守住了安全的底線,也藏著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的溫柔。
學業輔導板塊,志愿者們秉持“寓教于樂”的理念,持續深化趣味教學。“古詩接龍背記”“24點數學競技”等經典趣味任務依舊深受孩子們喜愛,在此基礎上,新增的學科知識小競賽更是點燃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語文詩詞填空賽中,從簡單的五言絕句到稍難的宋詞,孩子們積極搶答,在競爭與合作中積累詩詞知識;數學速算挑戰賽里,一道道精心設計的速算題目,讓孩子們在快速運算中提升數學思維與計算能力;英語則開展了“單詞接龍”“情景對話模擬”活動,激發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此外,志愿者們還針對不同學段孩子的學業情況,進行一對一的作業輔導與學習方法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難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營聯歡會上,孩子們成為了舞臺的主角,盡情展示兩周以來的所學所獲。安全知識情景再現環節,孩子們通過短劇表演,將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校園欺凌等知識生動呈現;學科知識競賽成果展示中,他們自信地分享在詩詞填空、數學速算等競賽中的收獲與感悟;手工、繪畫作品展覽區,精美的折紙、充滿創意的樹葉拓印、色彩絢麗的繪畫作品,吸引了眾多家長和志愿者駐足欣賞,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此次公益托管服務,不僅切實解決了社區雙職工家庭暑期“看護難”的問題,為他們減輕了育兒負擔,更重要的是,為留守兒童提供了難得的成長陪伴與關愛。社區居民張女士表示:“孩子們每天回家都興奮地跟我們講托管班的趣事,學到了不少安全知識,作業也不用我們操心了,真的特別感謝這些大學生志愿者。”“遂暖童行團”的志愿者們用40余節精心設計的主題課程、累計200余小時的貼心陪伴,為孩子們搭建起了成長的橋梁。他們以實際行動彰顯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擔當,也為高校公益實踐如何更好地融入基層治理、服務社會民生提供了成功范例,讓青春在奉獻中綻放出了最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