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作為地球生命的搖籃,孕育萬物生機,維系著全球生態平衡的核心命脈;海灘則是陸地與海洋相擁的天然紐帶,既是潮汐雕琢的自然瑰寶,也是衡量生態環境健康的關鍵指標,更承載著環保教育的生動內涵——這片獨特地帶不僅封存著沿海居民的生活記憶,吸引著人們親近自然,更以其脆弱性警示著人與自然共生的重要性。2025年7月29日,福州工商學院“仁心暖霄”實踐隊整裝出發,奔赴漳州市云霄縣礁美村開展海灘環保社會實踐活動。此次行動以“守護藍色家園”為目標,深度融入“三下鄉”建設浪潮,既是青年學子踐行環保理念的具象實踐,更是將可持續發展教育從課堂延伸至實地的鮮活探索,為沿海生態保護注入青春動能。為當地海洋生態保護注入了新的動力。
環保理念賦能海灘,激活海洋保護新動能
實踐隊、環保組織與當地環保部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圍繞海灘垃圾治理、海洋生態保護等核心問題對海灘生態環境、海洋垃圾分布開展系統性調研。通過分區調查法,對海灘垃圾種類進行普查,協助當地科學規劃清理區域,優化環保設施。實踐隊隊員們帶上垃圾袋、夾子、掃帚等工具,對沙灘進行全面清理,撿拾塑料瓶、塑料袋、煙頭、廢紙、食品包裝袋等垃圾,還可劃分責任區域,開展清潔競賽,提高效率,清理結束后對垃圾稱重、分類統計,分析來源和類型,為后續環保措施提供依據。
圖為實踐隊隊員進行飲料瓶的沙灘清拾
圖為實踐隊隊員進行礦泉水瓶的沙灘清拾
青春踐行使命,環保服務海洋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青年學子將課堂知識轉化為服務海灘環保的實際行動。隊員們紛紛表示,將繼續發揮專業特長,為推進海洋生態保護貢獻青春力量。實踐隊指導老師陳沁蕊指出,實踐隊隊員們基于對海灘現狀的深入調研,充分發揮高校科研與人才優勢,緊密結合當地海洋環境特點,有效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有機融合,充分體現了“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活動現場,實踐隊隊員們身穿醒目的紅色馬甲,手持工具,認真地清理著沙灘上的垃圾。從塑料瓶到食品包裝袋,每一件垃圾都被仔細拾起,隊員們的身影在沙灘上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與此同時,還有游客在海中嬉戲,享受著大海帶來的歡樂,這一對比更加凸顯了環保的重要性。
拾荒造物賦新義,沙灘藝繪傳環保
為進一步傳播環保理念,激發公眾參與沙灘生態保護的積極性,本次活動特別設置“創意環保實踐”環節,通過多元形式讓沙灘垃圾與廢棄材料煥發新生,以藝術之力喚醒更多人對海洋生態的關注。實踐隊隊員鼓勵礁美村村民化身“環保創客”,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動手能力,將從沙灘收集的塑料瓶、貝殼碎片、漁網殘片等垃圾及各類廢棄材料,巧妙改造成獨具特色的手工藝品、實用裝飾品或日常用品。這一過程不僅讓原本污染環境的“廢棄物”被賦予全新價值,更在創作中傳遞“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讓每一件作品都成為訴說生態保護的生動載體。通過此次實踐活動,青年學子們不僅用實際行動守護了海灘的清潔,還向礁美村村民們宣傳環保知識,倡導大家共同愛護自然環境。“仁心暖霄”實踐隊隊員們的付出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許多村民紛紛表示深受感動,以后會更加注意環保。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礁美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