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讓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感受民族團結的生動實踐與文化傳承的深厚底蘊,7月22日,長安大學“多彩民族伊犁情·綠電賦能絲路行”暑期社會實踐隊在伊犁開展系列活動,先后走進紅石榴社區(qū)參觀鑄牢中華民族文化展、拜訪民族團結模范吳秀芳老人,在沉浸式體驗中觸摸民族團結的溫度,探尋文化根脈的厚度。
觀展識同心:紅石榴社區(qū)里的“團結答卷” 7月22日上午,實踐隊走進紅石榴社區(qū)“察布查爾鎮(zhèn)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廳”。踏入展廳,一幅幅民族團結模范的事跡長卷徐徐展開:從戍邊歲月的執(zhí)著堅守到共富路上的攜手實踐,展廳里的每一件實物、每一段故事,既沉淀著歷史的厚重,又涌動著時代的鮮活。它們像一把把鑰匙,解碼著邊疆大地“多元一體”的深層密碼,讓青年學子真切觸摸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溫度。



訪賢承深情:吳秀芳老人的“民族情緣” 實踐隊在紅石榴社區(qū)吳秀芳工作室,拜訪了“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吳秀芳奶奶。吳秀芳奶奶與實踐隊員親切交談了一小時有余,隊員們紛紛對吳奶奶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zhì)表示贊嘆。“我們兩個家庭結合以后,共有8個孩子,是錫伯族和漢族兩個民族組成的一個家庭。”吳秀芳與崔國新共同養(yǎng)育了8名子女,2000年起,隨著家庭條件的不斷改善,吳秀芳開始投身公益事業(yè),用自己退休金和賣牛奶的錢,資助貧困學生,20多年來,資助學生涵蓋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多個民族。
今年七十歲的吳秀芳“退休不褪色”,繼續(xù)公益事業(yè),積極參與社區(qū)的各項活動,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悟,向年輕一代講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她的家庭,成為了民族團結和公益事業(yè)的生動教材,激勵著更多家庭將這份愛與責任傳承下去。吳秀芳用一生詮釋“黨員初心”與“母親大愛”。這場對話,讓隊員們深刻領悟:鑄牢共同體意識,藏在無數(shù)“吳秀芳”的日常里——以愛擁抱差異,以責守護團結,讓“小我”匯聚成“同心向黨的大我。”




供稿:阿娜爾 葉麗娜
供圖:蔣錚 齊娜爾
指導老師: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