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八戰略”指引下,山海協作工程作為推動浙江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舉措,歷經二十余載實踐,持續書寫著山與海“雙向奔赴”的共富篇章。2003年,浙江省委全面啟動“八八戰略”,明確提出要進一步發揮山海資源優勢,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其中,湖州市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在產業幫扶、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多領域協同發力,生動詮釋了“資源要素整合、優勢互補發展”的協作理念。
為深入挖掘山海協作工作的組織機制、創新實踐與優化方向,2025年8月18日,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實踐服務團在王超副教授的帶領下,前往湖州市及下轄德清縣,圍繞政府組織、縣域協作、企業參與等維度開展調研,為提升跨區域協作精準性與可持續性積蓄智慧。?
錨定機制“航向標”,擘畫協作“總圖景”
實踐服務團首站來到湖州市區域合作交流辦公室,與相關負責人圍繞“山海協作”展開深度交流,解碼省內市際協同的“湖州經驗”。?
湖州市區域合作辦交流合作處沈端處長介紹,山海協作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八八戰略”的重要篇章。自2002年實施山海協作工程以來,麗水市與協作地交流合作機制不斷深化,為山呼海應搭建起了不可或缺的橋梁紐帶。在2021年浙江成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后,湖州參與縣區擴至“三縣兩區”。二十幾年來,產業幫扶方面共計300多個項目落地,含南太湖新區與慶元縣“七三分成”的1.64平方公里產業飛地;在鄉村振興方面,湖州幫助麗水引入特色產業、改造基礎設施;在消費幫扶方面,湖州年銷麗水農特產品超3000萬;在民生領域方面,湖州積極推進教醫科結對。
深耕縣域“試驗田”,打造協作“樣板間”?
200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實施山海協作工程,德清縉云兩地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結對共建,共同推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落地。走進德清縣經濟合作中心,實踐服務團深入了解縣域層面山海協作工程的具體實踐路徑。這里以數智幫扶、消費幫扶、產業幫扶三大舉措為主要協作方式,成為湖州-麗水協作向基層延伸的“活力窗口”。
在數智幫扶方面,德清搭建鄉村“智慧平臺”。在與相關負責人的交流中,團隊了解到德清以“數字鄉村一張圖”為核心推動縉云鄉村數字化轉型,該系統整合農業農村基礎數據,依托地理信息與物聯網技術,構建全域可視化的鄉村智慧治理平臺,實現鄉村資源一圖感知、產業一圖管控、服務一圖通辦。不僅提升了鄉村治理的精細化水平,也為農產品產銷提供了數據支撐與決策依據,全面助力縉云鄉村現代化發展。
在消費幫扶方面,德清打造產品“金色名片”。德清通過國企牽頭與多渠道拓展,讓縉云麻鴨、鴨蛋、縉云燒餅、茭白等特色產品走出本地市場。引入縉云燒餅專柜進駐湖州商超與機關單位,聯合企業建設咸鴨蛋特色品牌,打造兩地農產品冷鏈銷售模式,實現農產品增值、農戶增收,成為消費幫扶的鮮活標桿。
在產業幫扶方面,德清筑牢發展“堅實根基”。德清以園區共建與項目招引為核心,與麗水攜手打造產業集群,在南太湖新區建設湖州-麗水協作產業園,吸引智能制造、生態食品類企業落戶,既為湖州企業拓展了發展空間,也為麗水產業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推動兩地產業鏈從“單點協作”向“集群共進”升級。
激活企業“動力源”,暢通協作“微循環”?
在浙江大姆山食品有限公司,實踐服務團感受到企業作為山海協作主體之一的關鍵作用,其實踐生動詮釋了企業是賦能山海協作的重要力量。?
在與企業負責人的交流中,團隊得知,大姆山公司參與山海協作工程的初衷既源于“反哺家鄉”的情懷,也得益于縉云鴨蛋“近產地保新鮮”的區位優勢——距養鴨戶僅三小時車程,既保障采購效率,也為產品品質筑牢根基。
同時,實踐團也了解到德清政府的相關扶持政策。例如授予浙江大姆山食品有限公司“山海協作企業”稱號強化品牌,配套消費補貼,拓寬線上平臺宣傳渠道。從市場認可到發展支撐,政企協同讓農企突破購銷瓶頸,共同推動山海協作的雙向賦能。
此次調研,實踐服務團既見證了省內山海協作在產業振興、民生改善中的扎實成效,也捕捉到“政策優化”“技術賦能”“長效協作”等待解難題;不僅看到了二十余載山海協作的扎實沉淀,更觸摸到了共富路上“雙向奔赴”的溫度。未來,學院實踐服務團將繼續以調研為紐帶,讓青年學子在服務區域發展中錘煉專業本領,為完善跨區域協作機制、助力共同富裕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