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1日,細密的雨簾籠罩著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陳豆豆老師和崇德書院尚千紅老師帶領的赴信陽“聆聽革命故事,賡續奮斗精神”實踐團隊在朦朧雨色中踏入這片鐫刻著血色記憶的土地開展紀念革命先烈的活動。淅淅瀝瀝的雨聲,恰似歷史的回響,引領著眾人回溯烽火歲月,感悟紅色精神的永恒力量。

圖片作者:張豪格
雨霧彌漫,陵園內蒼翠的松柏在水汽中若隱若現,更添肅穆之感。師生們撐著傘,沿著被雨水浸潤的青石板路,緩步走向革命烈士紀念碑。冰涼的雨絲沾濕了衣衫,卻澆不熄他們心中熾熱的敬意。推開烈士事跡陳列室的大門,一股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隔著蒙著水霧的玻璃展柜,泛黃的家書、布滿彈孔的軍帽、銹跡斑斑的刺刀靜靜陳列,在暖黃的燈光下散發著歲月的滄桑。

圖片作者:張慧聰
在此次活動中,馬克思主義學院陳豆豆現場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她以鄂豫皖蘇區革命根據地的發展歷程為脈絡,深入解讀了"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內涵,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陳豆豆老師,借用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張思德同志的文章中的名言——“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比泰山還重”,以此激勵同學們。她期望青年學子們能夠汲取紅色精神的深厚力量,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推動自身成長的不竭動力,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砥礪前行。

圖片作者:聶穎
這場雨中的陵園之行,是一堂浸潤心靈的生動思政課。雨水洗去浮華,卻讓革命精神愈發熠熠生輝。師生們深刻認識到,革命先輩在風雨如磐的年代,以血肉之軀筑起民族的脊梁;如今,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他們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的使命。未來,他們將帶著從陵園中汲取的精神動力,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奮勇前行,讓青春在奉獻中綻放出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