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學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赴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開展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于2025年8月20日至22日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實踐,實踐主題為“重走抗戰路,賡續民族魂”。
8月20日,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來到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跟隨館內講解員依次參觀了抗戰勝利受降典禮會場原址、受降紀念館和受降紀念坊。首先,小分隊來到抗戰勝利受降典禮會場原址,會場保留了1945年的歷史布局,廳內正中央擺放著當年使用的三張長方形談判桌,正上方墻面上懸掛孫中山肖像,兩邊分別張貼中日雙方國旗復制品。小分隊細心記錄歷史性的這一刻,詳細探討當年受降細節。
隨后小分隊來到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參觀館內抗戰文物和歷史照片。走入受降紀念館,迎面是巨大“V”形黑色雕塑,象征勝利(Victory),其上是1945.8.21一行數字,這是中國接受日本投降,抗戰完全勝利的開端。館內陳列多種歷史文物,一件件抗戰實物和圖像資料較為完整地呈現出當年真實歷史場景。隊員們在陳列館前駐足聆聽講解員的介紹,深入了解當年的歷史細節,觀看芷江受降的全部過程。在兵器陳列區,軍用重機槍和步槍刺刀等武器展現出抗戰時期的武器裝備水平,部分軍人制服上還遺留有當年的彈藥痕跡。
圖為小分隊在參觀受降紀念館 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供圖
館內一座復原的受降簽字場景吸引了小分隊的目光。場景中的人物蠟像、桌椅布置及燈光效果重現了1945年日軍代表遞交投降書的重要歷史時刻。小分隊在此處停留,紀念抗戰勝利榮耀之時。
圖為芷江受降 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供圖
最后,小分隊來到受降紀念坊,巨大的勝利之門屹立在大地之上,它的面前是五星紅旗正隨風飄揚,紅旗之下是一片綠草如茵,和平鴿落在土地上自由漫步。“我們的抗戰是用3500萬同胞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所以它是一個血字豐碑,但是它和‘血’字又不一樣,上面的那點沒有了,這是代表希望我們中國人少流一點鮮血。”講解員向小分隊介紹道。無數革命先烈揮灑熱血,保家衛國,他們的艱苦奮斗結出勝利的果實,帶來珍貴的和平。芷江是一座和平之城,這里見證勝利,這里珍惜和平。
圖為受降紀念坊 湖懷化南芷江小分隊供圖
參觀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一行結束,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重面當年芷江受降歷史,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小分隊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牢記初心使命,賡續民族精神。
圖為小分隊與講解員合影 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供圖
8月20日下午,西南大學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奔赴飛虎隊紀念館、風雨橋塔樓等地開展群眾調研實踐活動,旨在探尋當地歷史文化記憶,了解公眾對相關歷史的認知情況。
當天小分隊首先走進飛虎隊紀念館。在講解員生動解說中,隊員們深入了解飛虎隊的抗戰故事,從戰機翱翔、浴血空戰,到隊員們的日常堅守,那些承載歷史重量的片段,在陳列的文物、影像里逐漸清晰。隨后,隊員們登上飛虎隊曾經工作的樓房,觸摸歷史建筑的紋理,試圖從空間維度貼近往昔歲月。
圖為飛虎隊紀念館實紀 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供圖
結束紀念館參觀,小分隊開啟群眾調研環節。在飛虎隊紀念館、風雨橋塔樓周邊,隊員們與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群眾交流。交談中,不少當地群眾分享了有趣的飛虎隊歷史小故事,從祖輩口耳相傳的 “戰機夜航護城” 傳說,到聽聞的 “飛虎隊員與村民互助” 片段,這些帶著生活溫度的講述,展現出歷史在民間的別樣呈現。同時,群眾也提及歷史對當地生活的改變,飛虎隊相關歷史文化資源,帶動了芷江文旅發展,讓這座小城因歷史記憶而更具獨特魅力。
圖為實踐隊隊員參與群眾交流調研 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供圖
調研中,小分隊也發現問題:年輕群體對飛虎隊等當地歷史知之甚少。不少年輕受訪者表示,日常關注歷史文化的渠道有限,對本土這些具特殊意義的歷史了解停留在表面。這一現象,讓實踐隊意識到歷史文化傳播與傳承的現實挑戰。
在風雨橋塔樓,實踐隊繼續與游客、當地居民交流。古老的風雨橋見證著芷江歲月變遷,隊員們在這里傾聽不同聲音,有人感慨歷史的厚重,講述著風雨橋歷經的時代風雨;也有人談及因歷史文化重視,當地在保護、開發中付出的決心與行動,讓歷史建筑重新煥發生機。
圖為小分隊在飛虎隊紀念館合影 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供圖
此次調研,實踐隊是客觀記錄者,也是主觀親歷者,穿梭于歷史場館與市井生活間,收集豐富且多元的信息。從歷史故事的民間流轉,到不同群體歷史認知的差異,再到歷史對當下生活的影響,一系列發現,為后續思考歷史文化傳承路徑、助力當地歷史文化傳播,積累了鮮活素材。
8月20日夜幕降臨,小分隊成員們齊聚一處,專注投入到白紙花的制作當中。這是當地祭拜掃墓時都會親手制作的紙花,承載著對先烈深深的緬懷之情。大家圍坐在一起,手法雖有生疏但卻無比認真,紙張在指尖折疊、裁剪,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敬意。
隊員表示:“當我親手制作這些紙花時,仿佛能和那些在戰火中堅守的先輩們產生一種連接,這不僅僅是一朵花,更是我們后輩對他們的感恩與銘記。”
圖為小分隊成員圍坐制作白紙花 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供圖
8月21日,小分隊成員懷著崇敬的心情先后拜訪了兩位抗美援朝老兵。走進彭老家中,溫馨的氛圍中透著歲月的沉淀。彭老坐在沙發上,雖已白發蒼蒼,但眼神中仍閃爍著堅毅的光芒。“戰爭確實是殘酷,我們和美軍作戰,因為我們那個時候太落后了,我們的武器起碼相差50倍”。他拿出自己出版的記錄抗美援朝經歷的書籍《無悔的青春》,講述著抗戰時期的艱苦歲月,那些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為了國家和人民奮勇抗爭的故事。
圖為隊員與彭老對話 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供圖
隨后,小分隊又來到李老家中,94歲的李老顫巍巍地從抽屜里取出珍藏多年的獎章,獎章雖歷經歲月打磨,卻依舊閃耀著榮光。“當兵哪有害怕一說”李老輕輕擦拭獎章,向隊員們講述獎章背后沖鋒陷陣、堅守陣地的故事,每一個細節都滿是熱血與赤誠。隊員們仔細端詳獎章,認真聆聽,將這段珍貴記憶深深鐫刻在心里。
圖為李老戴獎章和隊旗合照 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供圖
8月22日上午,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全體成員來到烈士陵園,巍峨的 “剿匪烈士紀念塔” 靜靜矗立,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崢嶸。團隊成員們身著整齊的服裝,手捧菊花花束及自制的白紙花,神情莊重地列隊前行。在紀念塔前,隊員們緩緩獻上花束,團隊代表莊重宣讀致敬詞:“親愛的英雄們,70多年前,你們用熱血與生命守護家國,今天,我們以行動致敬,愿你們的精神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路”。隨后全體成員深深鞠躬、默哀一分鐘,時間仿佛在此刻凝固,大家用最虔誠的方式表達對先烈的無盡緬懷。
圖為隊員獻花后合照 湖南懷化芷江小分隊供圖
此次實踐活動,以手工寄情、以聆聽銘記、以祭掃致敬,讓抗戰精神如同一顆顆種子,播撒在每一位隊員的心中,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讓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