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南京曉莊學院環境科學學院數字賦能·行知育人實踐團隊的師生們開展了一場以“數字化傳承行知精神,沉浸式培育仁愛之心”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項目。該項目借助三維建模軟件SU、AIGC等技術復原曉莊師范歷史場景,在虛實交融中實現三重育人價值,為紅色校史賦予新的生命力。
數字賦能·行知育人實踐團成員合影
團隊師生們深耕溯源工作,系統梳理中國鄉村教育現代化進程。團隊成員深入開展田野調查,走遍曉莊周邊區域,細心整理史料,全面挖掘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理念在曉莊的實踐軌跡。那些泛黃的檔案、親歷者的回憶,都成為串聯起歷史脈絡的重要線索,讓人們得以清晰回望鄉村教育現代化的起步與發展。
團隊成員居家創作照片
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數字賦能·行知育人實踐團隊的師生們創新方式方法,讓歷史建筑在數字世界重生。團隊運用三維建模、AIGC生成等先進技術,對“犁宮”“書呆子莫來館”等曉莊師范歷史建筑群進行精準復原。經過反復打磨,構建出可交互的數字化教育記憶空間,人們仿佛能穿越時空,置身于當年的校園之中,觸摸歷史的溫度。
團隊成員記錄王大爺口述內容
同時,團隊師生們著力構建知行合一的實踐育人體系。通過組織口述史采集,團隊收集到許多珍貴的教育故事;開展師德師風研討,讓“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懷深入人心;投身鄉村教育服務,同學們在實踐中踐行“教學做合一”的行知精神。
犁宮復原照片

書呆子莫來館復原照片
此次實踐,師生們吃透了行知精神,練硬了數字技能,悟透了教育初心。此項目也成功將歷史記憶轉化為豐富的育人資源,讓紅色校史在數字載體中煥發出新的活力,為新時代曉莊學子的成長注入了寶貴的精神基因。
作者:王美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