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致敬堅守的愛
 
  7月2日,巢湖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帶上任務前往三下鄉的實踐目的地——合肥思語兒童康復中心。
  以教育之愛為航燈,堅守志愿初衷
 
  指導老師湯重和張碧影指導團隊工作,團隊人員主動學習特殊兒童教師教育方法、設計實踐特殊兒童心理舒展課程,傳承學院教師教育理念,接好教育關愛的接力棒。
  團隊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春語兒童康復中心開展為期十天的服務,以學前教育、音樂表演、應用心理學專業為基底,開展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療愈互動課堂,為特殊兒童提供早期干預和教育支持。采用團體輔導和個體咨詢方式,來開展輔助游戲以對特殊兒童進行心理健康評估。根據特殊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求,開發適合他們的心理教育課程,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能力。
 
  以家庭之愛為樞紐,堅守陪伴信念
  堅守的愛來自家庭,是訪談患兒父母與爺爺,堅韌之下是無聲的驚雷。一位爺爺提及孫女治療十年無效果無奈的聲音突然哽咽:“我們只是比普通家庭多走十倍的路。”他手機相冊里密密麻麻的檢查單與康復記錄,默默丈量著愛的深度。一位媽媽寒暑不輟陪伴四歲兒子,訪談到孩子檢查結果剛出來時的感受,這位媽媽不由自主的眼淚擊碎了志愿者的心。這些親人以血肉之軀為盾,在命運的重壓下撐起一片天空——他們用行動詮釋了愛的韌性:不求奇跡,只為孩子每一次微小的進步。
 
  以教育熱愛為責任,堅守呵護崗位
  康復中心的老師們是暗夜中的點燈人。從業八年的王老師坦言:“特教老師需要雙重角色:既是教師,也是治療師,更是孩子信任的朋友。”她們憑借專業積累,將我們設計的音樂游戲巧妙轉化為治療工具:一段旋律能喚醒沉睡的語言能力,一次手工協作可提升社交意愿。她們在日復一日的重復訓練中等待花開,
  在挫敗與希望交織中守護著這些“慢飛天使”的成長權利——專業信念是她們永不熄滅的燈火。
 
  微光與燈塔的承諾
 
  親歷這場“愛的多重奏”,我們更深刻體認到尊重特殊兒童的必要性:這不僅關乎個體尊嚴,更是文明社會的溫度計。他們獨特的感知與表達方式,恰是對單一評價體系的溫柔反抗——世界本該如此多彩。作為未來的教育者與助人者,這次實踐如燈塔照亮前路:我們學前教育專業將致力于設計更具包容性的活動;音樂表演專業探索聲音療愈的神經科學依據;應用心理學則聚焦行為干預支持。
 
  我們愿以所學為磚石,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與康復教師并肩,為每個特殊孩子筑就一座接納差異、支持發展的港灣——在那里,每一顆獨特的心靈都能循著微光,找到屬于自己的航道。國家的政策暖流與我們青年的專業熱忱匯聚,必將為特殊兒童的美好未來注入更強勁的動能。